精神分裂癥
一.癥狀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主要以感知、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和精神活動的不協調為表現精神病。臨床癥狀十分復雜和多樣。其主要癥狀如下:
1、精神癥狀
本病的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的臨床表現可有很大差別。但它均具有特征性的思維、情感、行為的不協調和脫離現實環境的特點。布魯勒(E.Bleuler)認為,本病的主要臨床特點是人格的分裂。從癥狀機制出發,分為原發性癥狀和繼發性癥狀。布魯勒所指的原發性癥狀包括聯想障礙(Association)、情感淡漠(Apathy)、意志缺乏(Abulia)和繼之而來的內向性(Autism)。K.Schneider則將精神分裂癥的特征性癥狀稱為一級癥狀。現分別介紹如下:
1)思維聯想障礙
思維聯想過程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是精神分裂癥最具有特征性的障礙。其特點是病人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思維聯想散漫或分裂,缺乏具體性和現實性。病人的言語或書寫中,語句在文法結構上雖然無異常,但語句之間、概念之間,或上下文之間缺乏內在意義上的聯系,因而失去中心思想和現實意義,稱思維松弛。有時邏輯推理荒謬離奇(邏輯倒錯性思維)或表現為中心思想無法捉摸,缺乏實效的空洞議論(詭辯癥)。嚴重時言語支離破碎,甚至個別詞語句之間也缺乏聯系,即破裂性思維。
思維障礙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可僅表現為思維聯想過程在內容意義上的關聯不緊密。此時病人對問題的回答敘述不中肯、不切題,使醫生感到與病人接觸困難,稱聯想松弛。
思維障礙的另一類形式,是病人用一些很普通的詞句、名詞,甚至以動作來表達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無法理解的意義,稱病理性象征性思維。如病人突然撲向正在急馳的汽車輪胎下面,表示要“投胎”。此時病人往往以同樣方式創造新詞,把兩個或幾個完全無關的概念詞或不完整的字或詞拼湊起來,賦予特殊的意義,即所謂語詞新作。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聯想過程可在無外界因素影響下突然中斷(思維中斷);或涌現大量的強制思維(思維云集),有時思維可突然轉折,或出現一些無關的意外的聯想。這類聯想障礙往往伴有較明顯的不自主感,病人感到難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并常常作出妄想性判斷,如認為自己的思維受外力的控制或操縱。
2)情感障礙
情感淡漠、情感反應與思維內容以及外界刺激不配合,是精神分裂癥的重要特征。最早涉及的是較細膩的情感,如對同志的關懷、同情,對親人的體貼。病人對周圍事物的情感反應變得遲鈍或平淡,對生活、學習的要求減退,興趣愛好減少。隨著疾病的發展,病人的情感體驗日益貧乏,甚至對那些使一般人產生莫大痛苦的事件,病人表現淡漠,喪失了對周圍環境的情感聯系(情感淡漠)。如親人不遠千里來探視,病人視若路人,也不能喚起病人任何情感上的共鳴。在情感淡漠的同時,病人可對細小事件產生爆發性情感反應。
此外,可見到情感反應在本質上的倒錯,病人流著眼淚唱愉快的歌曲,笑著敘述自己的痛苦和不幸(情感倒錯)。在疾病初期,有時病人能覺察自己的情感變化,如病人說:“我雖然在笑,可是心里并不感到高興。”
3)意志行為障礙
病人的活動減少,缺乏主動性,行為被動、退縮,即意志活動減退。病人對社交、工作和學習缺乏要求:不主動與人來往,對學習、生活和勞動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行為懶散,無故不上課,不上班。嚴重時終日臥床或呆坐,無所事事。長年累月不理發、不梳頭,口水含在口內也不吐出。
有些病人吃一些不能吃的東西,如吃肥皂、昆蟲、草木,喝痰盂水,或傷害自己的身體(意向倒錯)。病人可對一事物產生對立的意向(矛盾意向)。病人頑固拒絕一切,如讓病人睜眼,病人卻用勁閉眼(違拗)。或相反,有時病人機械地執行外界任何要求(被動服從),任人擺布自己的姿勢,如讓病人將一只腿高高抬起,病人可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所給予的姿勢不動(蠟樣屈曲),或機械地重復周圍人的言語或行為(模仿言語、模仿動作)。有時可出現一些突然的、無目的的沖動行為:如一連幾天臥床不動的病人,突然從床上跳起,打碎窗上的玻璃,以后又臥床不動。
上述思維、情感、意志活動三方面的障礙使病人精神活動與環境脫離,行為孤僻離群,加之大多不暴露自己的病態想法,沉醉在自己的病態體驗中,自樂自笑,周圍人無法了解其內心的喜怒哀樂,稱之為內向性(Autism)。
4)其他常見癥狀
①幻覺和感知綜合障礙
幻覺見于半數以上的病人,有時可相當頑固,其特點是內容荒謬,脫離現實。最常見的是幻聽,主要是言語性幻聽。病人聽見鄰居、親人、同事或陌生人說話,內容往往使病人不愉快。具有特征性的是聽見兩個或幾個聲音在談論病人,彼此爭吵,或以第三人稱評論病人(評論性幻聽);語聲常威脅病人、命令病人(如不許病人吃飯、讓病人跳車),或談論病人的思想,評論病人的行為。
有時聲音重復病人的思想,病人想什么,幻聽就重復什么(思維鳴響)。如病人對醫生講:我在想對醫生說什么,還沒有來得及說出來,但我的思想已在外面說出來了,廣播了。
病人行為常受幻聽支配。如與聲音做長時間對話、發怒、大笑、恐懼、或喃喃自語,作側耳傾聽狀;或沉醉于幻聽之中,自笑、自言自語、作竊竊私語狀。幻聽可以是真性的,即聲音來自客觀空間、外界。較常見的是假性幻覺,即病人聽見腦子里有聲音在對話。
幻視也不少見。精神分裂癥幻視的形象往往很逼真,顏色、大小、形狀清晰可見。內容多單調離奇。如看見一只手、半邊臉、沒有頭的影子,燈泡里有一個小人等。幻視的形象也可在腦內出現,病人說是用內眼看見的。即假性幻視。幻視常常與其他幻覺一起存在。
人格解體在精神分裂癥有一定特點,如病人感到腦袋離開了自己的軀干,喪失了體重,身體輕得好像風能吹得起來,走路時感覺不到下肢的存在等。有時此類體驗較復雜抽象,如病人訴述喪失了完整我的感覺;我&分裂成為2個或3個,自己是其中的一個,只有部分精神活動和肉體活動受自己支配等。于清漢將其歸納為3類:即精神人格解體;感到精神活動不存在或不屬于自己;軀體人格解體;軀體某部分不存在或不屬于自己的身體;現實人格解體;對環境缺乏真實感。
②妄想
妄想是精神分裂癥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內容以關系妄想、被害妄想和影響妄想最為常見。主要特點是:
A.內容離奇,邏輯荒謬,發生突然。
B.妄想所涉及的范圍有不斷擴大和泛化趨勢,或具有特殊意義。如認為周圍人的一舉一動是針對他的;所到之處,無論街上、學校、公共汽車、醫院人們都在議論他;報上廣告、電臺廣播節目都含沙射影地說他。自然界的變化,以及舉手、咳嗽、吐痰、關門、刮風、下雪、窗前飛來一只小鳥;都是信號,有特殊意義,也就是暗示自己將要發生什么。
C.病人對妄想的內容多不愿主動暴露,并往往企圖隱蔽它。病人不愿回答與妄想有關的問題,包括對自己的親人。
由德國Jasper描述的原發性妄想幾乎只見于精神分裂癥。此時妄想的產生并不以感知、意識、情感或其他精神障礙,或病人的特殊心理狀態為基礎,而一旦出現,病人立即深信不疑。如病人從外地旅行回來,一下火車,突然感到環境的氣氛發生了變化,周圍人的神色反常并用特殊的眼光看著自己,行人從身旁走過時,回頭看他一眼,都是信號。
精神分裂癥的特征在精神自動癥中表現十分突出。病人堅信有外力在控制、干擾和支配自己的行動和思想,而自己則完全不能自主,甚至有某種特殊的儀器、電波、電子計算機或一種莫名其妙的力量在控制自己。有的病人則堅信自己的內心體驗或所想的事已盡人皆知,搞得滿城風雨了,即內心被揭露感。如被控制感、強制性思維與假性幻覺、內心被洞悉感相結合出現,即所謂康金斯基-克拉倫波精神自動癥綜合征。精神自動癥最早由Clerambault描述,分感覺性(各種感覺異常)、運動性(強制性沖動行為)和言語性思維(內部的語聲、思維云集、思維鳴響)3種,認為后者對精神分裂癥最具有特征意義。軀體方面的影響妄想,如電流感、燒灼感等,可見于意識障礙較淺的癲癇朦朧狀態和某些器質性精神病,特異性較前者差。
③緊張綜合征
此綜合征最明顯的表現是緊張性木僵:病人緘默、不動、違拗,或呈被動性服從,并伴有肌張力增高。病人的姿勢極不自然,如病人臥在床上,頭與枕頭間可隔一距離(空氣枕頭),也有日夜不動地閉目站立。可見蠟樣屈曲,病人的任何部位可隨意擺布并保持在固定位置。有時可突然出現沖動行為,即緊張性興奮:病人行為沖動,動作雜亂,做作或帶有刻板性。
精神分裂癥病人一般沒有意識障礙。妄想、幻覺和其他思維障礙一般都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出現。無智能障礙。自知力缺如。
精神分裂癥并不必須具備上述各項癥狀。因疾病類型、臨床階段可有很大不同,一般在急性階段,臨床癥狀以幻覺、妄想、援引觀念為主,這類癥狀又稱陽性癥狀。在慢性精神分裂癥,臨床的主要癥狀是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孤僻內向為主,又稱陰性癥狀。這種區分是相對的,首先臨床占主導癥狀因類型而異;其次同一階段病人可具有急性和慢性兩種癥狀。
以情感淡漠,伴幻覺的被害嫉妒妄想、思維內容貧乏,情感倒錯、評論性幻聽和怪異不系統妄想較為常見。以上社區精神分裂癥大多為病程5年以上的病人,約占80%,其中10年以上慢性精神分裂癥占25%。
2.軀體和神經系統變化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神經系統檢查,如發現有個別神經系統體征,通常不穩定,都不具有特征性。血液和腦脊液一般正常。
二、體征
緊張性木僵狀態病人的軀體變化較為明顯。神經系統體征可見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極少數病人尚可出現病理反射或陣攣現象。感覺方面常見痛感減低,瞳孔對光反射遲鈍,對疼痛刺激引起的瞳孔散大反應減弱或消失。自主神經方面可見副交感神經張力增高,如脈搏緩慢,瞳孔擴大及出汗,有時可見唾液分泌及皮脂腺分泌增多。血管運動方面可見四肢發紺、皮膚發涼、局部水腫等。
三、診斷標準
至少有下列 2項,并非繼發于意識障礙、智能障礙、情感高漲或低落,單純型分裂癥另規定:
1.反復出現的言語性幻聽;
2.明顯的思維松弛、思維破裂、言語不連貫,或思維貧乏或思維內容貧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維中斷,或強制性思維;
4.被動、被控制,或被洞悉體驗;
5.原發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覺,妄想心境)或其它荒謬的妄想;
6.思維邏輯倒錯、病理性象征性思維,或語詞新作;
7.情感倒錯,或明顯的情感淡漠;
8.緊張綜合征、怪異行為,或愚蠢行為;
9.明顯的意志減退或缺乏。
四、分類
按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根據占主導地位的臨床表現分為:偏執型分裂癥,青春型分裂癥,緊張型分裂癥,單純型分裂癥,末定型分裂癥;根據所處疾病的病期和預后分為: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精神分裂癥緩解期,精神分裂癥殘留期,慢性精神分裂癥,精神分裂癥衰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