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血管陷迫綜合征
腘血管陷迫綜合征癥狀診斷
一、癥狀
1.間歇性跛行
多數病人從間歇性跛行開始,但跛行出現的方式并不完全一致。初期,多在快步行走或跑跳中,小腿有麻木、無力和痙攣性疼痛,被迫停步后癥狀消失。但在緩步行走時沒有癥狀。這可能與腓腸肌收縮時承受的壓力有關。與此相反,少數患者在急行時沒有癥狀,而在慢步行走才有間歇性跛行。這些患者在靜止情況下沒有缺血表現。一旦動脈阻塞,就會出現缺血性間歇性跛行和其他缺血性表現。
Iwai曾描述2例患者步行姿態呈足內翻(pigeontoed),因為這種步態可以減少腓腸肌內側頭的收縮程度。
2.肢體缺血
據統計約有1/3患者起病比較急,但多數患者的病程可持續數月或數年,或更久。在動脈阻塞后,患肢就出現畏寒、皮色蒼白和肌肉萎縮等典型的缺血表現。有作者指出,患者處于某種特殊姿勢時,會發生患肢麻木或皮膚蒼白等現象,而改變姿勢后這些癥狀均可消失。據日本的文獻報道,本征的發生與坐位姿勢習慣有關,由于日本人習慣屈膝端坐,膝關節屈曲呈銳角,極易壓迫腘動脈。這種坐位姿勢可誘使一些隱匿性或潛在的腘血管陷迫綜合征,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但多數患者的肢體缺血癥狀不嚴重。約有10%的患者有急性和嚴重的缺血表現,但引起肢端潰瘍、壞疽和劇烈靜止痛者比較少見。
3.雙側畸形
病變累及雙下肢者約占30%,但都與血管受累的程度有關。隨著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有些雙下肢病變患者雖無明顯的臨床表現,但約67%的雙側病變患者都能通過檢查而明確診斷。王嘉桔等診治5例中,1例有雙側病變,一側動脈閉塞,一側無明顯缺血癥狀,經動脈造影后發現。如果靜脈同時受到擠壓,患足和小腿會出現水腫。
4.體檢
(1)腘動脈聽診:如動脈受壓嚴重,腘動脈聽診可聞及收縮期雜音。由于解剖異常的因素可能存在于雙下肢,對側無癥狀肢體也應同時進行檢查。
(2)足背動脈捫診:足背動脈捫診可發現患側搏動較弱且不對稱。63%的患者足背動脈搏動消失,10%減弱,16%僅可捫及;11%患者踝中立位時,足背動脈搏動可捫及,而足被動背屈或主動跖屈時,搏動消失。
但需指出,個別正常人也可有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的現象。如腘動脈狹窄的遠側段擴張形成腘動脈瘤,局部可出現搏動性腫塊。
(3)膝關節皮溫測量:病人可有膝關節周圍皮溫升高,這可能與大量的側支動脈形成和開放有關,膝關節前內側和膝關節前外側有時可捫及動脈搏動。
(4)應力試驗:有典型臨床癥狀而腘動脈和足背動脈搏動可捫及者,應行應力試驗,即足被動背屈或主動跖屈時,腓腸肌緊張壓迫動脈使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提示,腘動脈病變可能為受壓而非阻塞。
二、診斷
1.凡從青少年開始有上述間歇性跛行、慢性和(或)急性缺血性改變者,都應該想到此征的可能。在早期,多數患者在屈膝時末梢動脈搏動明顯,伸膝時搏動減弱或消失。用動脈示波計檢查就會出現上述動脈波形變化。用多普勒血管超聲儀檢查,伸膝時的音響和動脈波幅也會降低或消失。
2.在伸膝位股動脈穿刺造影片上,會看到腘動脈走行異常和受壓影像。在動脈閉塞以后,也會顯示出腘動脈向內偏移,閉塞近、遠端動脈多屬正常,且有比較豐富的側支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