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型黑矇性癡呆
嬰兒型黑矇性癡呆簡介
嬰兒型黑矇性癡呆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經典型的黑矇性癡呆在出生時多正常,在生后3~6個月出現癥狀。由于氨基己糖酶(hexosaminidase)或神經鞘脂類活性因子蛋白(sphingolipid activator protein)缺乏,而使 GM2神經節苷脂和有聯系的鞘糖脂沉積,使腦發生退行性變。嬰兒型黑矇性癡呆也稱為Bielschowsky綜合征、Bielschowsky-Jansky綜合征、Bernheimer-Seitelberger綜合征、晚發性嬰兒黑矇性家族性癡呆(amaurotic familial infantile idiocy)、晚期嬰兒型蠟樣質脂褐質沉積病、GM2神經節苷脂病Ⅲ型(GM2 gangliosidosis)、幼年性神經節苷脂病 (juvenile GM2 gangliosidosis)等。
嬰兒型黑矇性癡呆基本知識
是否屬于醫保:非醫保疾病
別名: 晚發性嬰兒黑矇性家族性癡呆,晚期嬰兒型蠟樣質脂褐質沉積病,小兒Bernheimer-Seitelberger綜合征,小兒Bielschowsky-Jansky綜合征,小兒Bielschowsky綜合征,小兒Dollinger-Bielschowsky綜合征,幼年性神經節苷
發病部位: 全身 其他
傳染性:無傳染性
多發人群:男性女性皆可患病、起病于1~4歲
是否會遺傳:會
遺傳方式:本病征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相關癥狀: 共濟失調 抽搐 腱反射亢進 肌陣攣 驚厥
并發疾?。?/em> 小兒驚厥 視神經萎縮 意識障礙
嬰兒型黑矇性癡呆診療知識
就診科室: 神經內科 腦外科
治療費用: 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10000-50000元)
治愈率:40%
治療周期:3-5年
治療方法: 對癥治療、藥物治療
相關檢查: EEG 腦電圖尖波
常用藥品: >>應該如何用藥?用什么藥?
嬰兒型黑矇性癡呆去醫院必看
最佳就診時間: 暫無相關資料
就診時長: 暫無相關資料
復診頻率/診療周期: 暫無相關資料
就診前準備: 暫無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