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潛意識里的認知是阻礙強迫癥朋友康復的第一個障礙。強迫癥康復第一步——給自己去掉“病”的標簽(我們沒有病,只是心里有些期望有些需要沒有滿足,導致出現焦慮、無聊或恐懼的情緒而已。
二、與普通人一樣去做你能做的事
在我的咨客當中,有很多朋友這樣問:代老師啊,我什么時候病才能好啊?我想做事情,可是現在這樣子我什么都做不了,如果我好了我就可以好好去找工作了,好了我就可以去談戀愛了,好了我就可以開始考研了等等。
之所以會這樣說,實際上還是覺得自己有病,認為自己只有完全康復了才能享受正常人的生活,才能去找工 作,才能去談戀愛,才能去考研等等。如果要坐等到完全康復了才去做這些事,那么那一天將會非常遙遠的,也許你永遠看不到那一天的到來。
雖然不可能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經歷強迫癥,但我相信大部分人對困擾強迫癥患者的焦慮緊張、恐怖、抑郁等情緒都有深切體會。我自己對此也有深切體會。實際上真正困擾強迫癥患者的也正是這些負面情緒。
正常人帶著這些負面情緒可以去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強迫癥患者也依然可以做到。當你像一個正常人一樣去生活的時候你就 是一個正常人,那些困擾你的負面情緒會自然慢慢淡化!強迫癥康復第二步——與普通人一樣做你能做的事情!
三、不要把自己的原因總是歸結到重要他人身上
大凡強迫癥患者獨立性比較差,傾向于把自己的問題歸結于環境或者重要他人,期望通過大環境或者重要他人的改變來帶動自己的改變。
在咨詢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咨客把自己現在的問題歸因到重要他人身上,認為自己的問題都是他人造成的(主要是父母),和自己沒有什么關系,而且認定只有他們(主要是父母)做出改變, 自己才能好轉,如果他們(主要指父母)不做出改變自己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好轉,并據此強烈要求心理咨詢師給他們父母做心理咨詢調整。
有時候一些持精神分析挖掘童年創傷經歷的心理咨詢在做問題歸因時候也把咨客現在的問題完全歸因到咨客重要他人身上,造成咨客走出心理咨詢室就和父母爭吵,我在咨詢過程中遇到不少 這樣受持精神分析心理咨詢師歸因影響的咨客。受此歸因影響的咨客對于改變自己持消極態度,心理調整相對也比較費時費力。
確實童年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環境等因素會對我們的成長有所影響,但過去發生的事情只能影響我們的現在并不能決定我們的現在,更不能主宰我們的未來!
如果在我們成長過程中重要他人特別是父母對我們有決定性影響力的話,那么為什么同一對夫婦養育的子女長大后卻各不相同,甚至有時候差異迥然。
另外,如果說,當 我們還很小的時候,父母給我們什么我們只能接受什么,我們受制于父母,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當我們已經長大,已經有了拒絕和選擇的能力,還把一切歸結于父母,那么我們自己在哪里?可以這么說,無論問題的起因是什么,自己的獨立性、決心、耐心、行動力是從強迫癥走出來關鍵的因素。強迫癥康復第三步——客觀 歸因,勇于承擔自己應承擔的責任!
結語:強迫癥到底是心理障礙還是生理問題不好說,但是我們需要知道強迫癥是可以治療的,首先就要放開自己的心扉,不要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出去交一些朋友會對大家都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