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兒童肥胖癥患病率的不斷增長,肥胖癥相關代謝異常呈現低齡化趨勢。兒童期肥胖如未能有效控制,大多可延續至成年,顯著增加代謝綜合征、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同時還會伴有一系列心理和社會問題。兒童肥胖癥的總體治療原則是減少能量攝入、增加能量消耗,在不影響生長發育的情況下實現減重增肌目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行為心理干預、運動干預、臨床營養治療、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治療以及中醫藥治療等。
行為心理干預、運動干預、臨床營養治療是首要治療手段。飲食總體原則是保證兒童青少年正常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選擇相對低脂、低糖、低鹽、高蛋白、適量纖維素的食物;盡量減少零食、加餐及快餐食品;糾正錯誤的飲食習慣,鼓勵不要過食,細嚼慢咽。
身體活動方面,應進行適合年齡和個人能力的、形式多樣的身體活動,建議兒童和青少年每天應保證足夠時間和強度的身體活動,以消耗能量,即6歲以下兒童強調戶外活動,每天至少保證180分鐘的各強度活動,其中60分鐘為中等至高強度身體活動;6歲以上兒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進行60分鐘中等至較高強度且以有氧運動為主的身體活動,每周至少3天進行較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及增強肌肉和骨骼健康的鍛煉。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限制久坐行為和視屏時間,養成健康良好睡眠習慣,必要時行睡眠干預。此外,需關注肥胖癥兒童青少年行為心理問題,如因肥胖癥影響自尊、身體形象和社交,所引起的焦慮抑郁癥狀的發生,及可能增加成年期情緒障礙的風險。因此,需加強心理支持,早期識別并積極干預,同時注重健康減重和減重同時的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出現厭食癥。
減重藥物治療建議僅針對經強化生活方式干預減重無效或為改善肥胖癥相關疾病的兒童青少年,不建議在超重兒童或青少年中使用。目前我國暫未批準用于兒童或青少年的減重藥物。二甲雙胍可改善肥胖癥兒童胰島素抵抗,沒有足夠證據表明可用于兒童減重治療。
患有肥胖癥的兒童或青少年減重與代謝手術選擇應嚴格遵循手術指征,按照個體化原則決定手術的必要性、時機及手術方式,并需充分考慮患者依從性以及家屬配合術后飲食管理的能力。
此外,也可在中醫辨證論治基礎上,采用中醫藥治療,如辨證為脾虛濕盛證,可予苓桂術甘湯或二陳湯加味;胃熱濕阻證,可予瀉黃散加減治療;肝郁脾虛證,可予逍遙散治療;脾腎陽虛證,可予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治療等。亦可結合毫針針刺療法、耳穴貼壓療法、穴位埋針法、穴位埋線法、中醫導引、推拿、捏脊等外治療法,以期取得減重效果。
兒童青少年的肥胖癥防控,需要在政府指導下聯合學校、家庭、醫院、社區閉環管理,對于兒童遺傳性肥胖癥、肥胖癥相關疾病的治療,需要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制定個體化減重方案。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