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手足口傳染
要加強對手口足病的認識
因為此病病程初期臨床表現類似感冒癥狀,如發熱、咽痛等.而口腔潰瘍往往會誤診為單純性的口腔炎.因此,家長在手口足病流行期間如果發現寶寶發熱、起皮疹或口腔潰瘍的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早期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就地隔離避免接觸
發現有手口足征象的孩子,不要再送托兒所、幼兒園;在家隔離治療也要同其他孩子分開食宿,用具、玩具應分開;直到病愈后才可回校,以免傳染其它兒童。
把住病從口入關
防止糞便、口鼻分泌物污染水和食物,徹底處理好孩子的糞尿排泄物,布尿布要洗凈消毒再用,孩子的奶瓶、食具也要經常消毒,不讓孩子隨便吃不可靠的食品飲料。
養成衛生習慣
教育寶寶自幼養成衛生習慣,改掉吮手指的不良習慣,遠離垃圾及不清潔環境;養成游戲后、飯前、便后一定用香皂徹底洗手的習慣。
強化環境衛生
對幼托機構的環境及玩具、公共游泳池等必須嚴格消毒,好通過衛生防疫部門來指導處理.注意糞便無害化處理,絕不允許污染用水。
根據臨床經驗,用“紫草二豆粥”食療小驗方,可預防手口足病.驗方為紫草根、綠豆、赤小豆、粳米、甘草各適量,煮粥口服,香甜可口,療疾防病。
手足口食療誤區
誤區一 急性期口味重
手足口病小兒生病時精神狀態及胃腸道的消化功能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粗糙、難消化、刺激性大的食物會加重小兒胃腸道的負擔,造成小兒口腔及胃腸道的不適。所以手足口病小兒急性期家長需準備清淡易消化、溫度適宜的流質食物,避免食物對手足口病小兒口腔及胃腸道的刺激及損傷,促使營養較好的吸收,家長也可以給小兒準備一根吸管,緩解小兒對進食時口腔疼痛的抗拒情緒。
讓手足口病患兒少食多餐,維持其基本營養需要,待患兒進入疾病恢復期時,食物就可以逐漸改為泥糊狀和正常飲食,選用一些患兒感興趣的食物以提高食欲,攝入高熱量、高營養素供給患兒每日活動所需。另外一歲以內的寶寶在生病期應減少輔食量或暫停輔食,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誤區二 讓小兒喝冷牛奶去暑熱
未加熱的鮮牛奶,會因蛋白過敏而導致鐵的丟失,造成患兒營養失衡,而冷涼的食物同時也會刺激手足口病患兒的胃腸道,導致腹痛、腹瀉。
誤區三 鮮榨豆漿放久點沒關系
鮮榨的豆漿如果放置時間過長,會使細菌繁殖,食物變質,加重手足口病小兒胃腸道的不適。所以鮮榨的豆漿放置時間不可超過四個小時,好是兩個小時內喝完,保證患兒食物的新鮮。
誤區四 患病期間吃素
民間有一種說法是,患兒在患病期間飲食要“全素,不動葷腥”。這是錯誤的。因為完全吃素,把牛奶、雞蛋等營養品排除在外,營養質量不夠,缺少優質蛋白質,而抗體是一種蛋白質,故全素不妥。
結語:看了小編上文的介紹,您是不是已經知道手口足病的癥狀有哪些了呢?您是不是也已經知道手口足病的食療誤區了呢?小編希望您可以把今天學到的有關手口足病的預防的知識分享給您身邊的小伙伴們哦,還等什么,趕快一起來學習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