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起居
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歡緊閉門窗或蒙頭入睡,這是很不好的習慣。除了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應開小氣窗通風。人體細胞白天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腺苷,可以增強細胞功能;晚上則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鳥苷,具有減弱、抑制細胞功能的作用。深夜時人體抵抗力下降,對虛弱、患病的人要加強監護,觀察呼吸、脈搏是否正常,以利及時采取措施救治。
另外,腦血管疾病在初冬發病率較高,發病多在長時間睡眠之后,這是因為在睡眠時血液流速變慢、血栓容易形成,因此起床時不宜過猛過急,可適當再賴床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筋骨,對預防血栓形成有重要意義。
冬季關節養生技巧
冬季,我們的身心都變得更加脆弱,尤其是我們的膝關節。關節疾病在冬季容易復發和發作,產生關節疼痛、僵硬等癥狀。冬季該如何保護我們的關節呢?
冬季,人們更愿意待在溫暖的室內,外出散步次數明顯減少。不過,專家表示,保持日?;顒幽軒完P節保持靈活性、正常發揮功能。冬季室外活動減少,會導致人們活動范圍減小,活動量下降,不利關節健康。而且,活動量減少還會導致體重增加,加大關節壓力。有研究顯示,體重每增加1公斤,走路時膝蓋就需要多承受3公斤的壓力。
專家建議,關節炎患者冬季更要注意保暖。保持關節部位及鄰近的肌肉和韌帶暖和非常關鍵。建議關節炎患者出門戴手套、圍巾,穿保暖性好的靴子、長褲,適當增加護腿、護腰等保暖“裝備”,以抵御室外低溫對皮膚和關節的侵襲。
冬季戶外天氣寒冷,可選擇在室內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用跑步機或健身自行車等設備鍛煉是保持體溫、鍛煉關節的一種有效方法。此外,在恒溫的室內游泳池游泳也是很好的鍛煉方式。
隨著年齡增長,關節也會逐漸變得僵硬。適度的拉伸運動能使關節保持靈活,肌肉放松,提升身體的柔韌性,有效減少關節問題。一些室內拉伸運動,如太極、健身操等類似運動是不錯的選擇。此外,也可以做一些難度不大的瑜伽動作。
一些止痛藥,能幫助關節炎患者緩解關節痛,卻是治標不治本。不管它們是不是非處方藥,仍應謹慎服用,特別是關節炎患者同時還患有腎病或胃潰瘍,或正在服用處方血液稀釋劑藥物,應尋求醫生意見,謹慎使用止痛藥。
冬季養生 “收藏”為主
首先來看飲食調養,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主要充實在內臟,這時胃腸道消化功能大為增強,我們可據此來進補身體,進補的方式有食補和藥補兩種方式,但需要結合自身體質,整體辯質補益,并注重個體差異。食補:陽虛體質者,可食用蝦球、狗肉、牛羊肉等;陰虧者可選兔肉、龜肉、鱉肉、百合、銀耳、蜂蜜等食用;氣虛可食山藥、粳米、扁豆、紅棗等。血虛者,黑芝麻、烏骨雞、紅棗、黑豆、荔枝、黑木耳、菠菜、甲魚和紅蘿卜可以多吃。
藥補:氣虛者可用人參、黃芪、靈芝、太子參等燉服;氣血不足者,可服用熟地、制首烏、黑芝麻和阿膠制成的阿膠膏,也可服用中成藥烏雞白鳳丸、人參健脾丸、十全大補丸等;腎陰虛者可服六味地黃丸、左歸丸等;腎陽虧者可服金貴腎氣丸、右歸丸、鹿茸酒或黃酒烊化鹿角膠內服。
生活起居調養:必待陽光,日起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人遵循的原則,而我們不可強求,但在冬季應盡量做到早臥晚起,保證足夠睡眠時間,以充分補充人體的陰氣,為來年儲存足夠的生命能量。一般晚10點至早6點為正常睡眠時間,晚10時至凌晨3時為佳睡眠時間。同時適當減少室外活動時間,穿著保暖性能好的外衣,必備口罩、帽子、圍巾、手套以防寒保暖,防止霧霾。
精神調養應保持清凈無為,精神內守?!饵S帝內經-素問》:“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所欲不遂,所求不得,迂曲不得伸展,抑郁煩悶而易患精神心理疾病,故我們應心神寧靜,少私寡欲,返璞歸真,順應自然。
冬季鍛煉注意事項:宜循序漸進,適可而止,微微出汗;不可過度,大汗淋漓,損傷陽氣,應與自己的身體和疾病情況相適應。基本方法為有氧運動,時間好在晚上8點至9點,強度:微出汗,氣短,肌肉酸痛。心率保持在每分鐘120次(或170-年齡),可選擇游泳、快走、慢跑、太極拳、小球類等運動項目,每周5-7次,每次30-60分鐘,持之以恒,方能收效。
結語:不管是什么樣的養生方法和常識,都需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選擇合適的養生方法,希望上述介紹的這些養生方法,能夠幫助廣大的朋友們守護健康!平時多看一些養生知識,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也要記得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