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姿勢同上,抬起一側腿,在空中作圓周動作,再換另側腿做同樣動作,各進行8—10次。
8.先取右側臥,右手枕于頭下,左臂沿軀伸展。左腿伸直,向上抬起6—8次;身體再取左側臥,重復上述動作。
9.先左側臥,左手枕于頭下,右臂沿軀體伸展。右腿彎曲,膝蓋向腹部貼近,后再伸直,用力后擺,如此反復6—8次;身體轉取右側臥,重復上述動作。
10.先取左側臥位,右腿伸直,腿用力向前踢,后再用力向后擺,身體彎曲,如此反復6—8次;身體再轉向右側臥,用左腿重復上述動作。
11.雙腿蜷起,大腿盡量貼于胸腹部,膝關節彎曲;然后雙腿向上伸直,再慢慢放下,恢復平臥。連續做15~20次,根據個人情況或左右腿交替各做15~20次。
12.彎曲雙足趾再伸直足趾,反復做30次,根據個人情況或左右足交替各做30次。
13.足踝內旋、外旋,再轉動踝關節,反復做30次;然后伸平足背,彎曲足背,再轉動踝關節,反復做30次,共做60次。也可根據個人情況或左右交替各做60次。
如果因職業或不良習慣引發了靜脈曲張,早期表現為小腿發脹,早晨起床時較輕,晚上加重,有時早晨穿上的鞋,晚上脫下來比較困難。
有些患者在足踝內側會有麻木和輕度疼痛感覺,有些在晚間臥床睡覺時會有小腿的“抽筋”感覺。出現這些癥狀的原因,是因為從平臥到直立,下肢靜脈瓣膜負荷增加,工作一天后腫脹重,瘀血嚴重的足踝內側由于營養障礙,會有局部神經和皮膚的萎縮,出現麻木和疼痛感。
夜間“抽筋”是小腿肌肉代償收縮泵血來減輕下肢瘀血。發病初期,因靜脈外膜感受刺激,病人多有酸脹不適和疼痛的感覺,其疼痛的性質多為鈍痛,同時有肢體沉重感,容易疲勞乏力。病人多在久立或午后感覺加重,而在平臥,肢體抬高或穿彈力襪時,則明顯減輕,有時可伴有小腿肌肉痙攣現象。部分病人則無明顯不適。
病變后期則以靜脈曲張和其引起的并發癥為主。受損的靜脈隆起、擴張迂曲,尤以小腿大隱靜脈行程區域為重。病程較長者,在小腿,特別是踝部皮膚常出現營養性改變,包括皮膚萎縮,脫屑,瘙癢,色素沉著,皮膚和皮下組織硬結,甚至濕疹和潰瘍形成,有時可并發出血及血栓性靜脈炎。
預防靜脈曲張就要“動”
需要長時間站立工作的人群,不能保持一個站立姿勢長時間不動,而應每隔15~20分鐘活動活動雙腿或者換一個站立姿勢。因為活動下肢,可以促使小腿肌肉收縮,加快靜脈血液回流,減少靜脈瓣膜的承受負荷的時間。而經常坐位的人群,也應當常常活動雙腿。由于坐位時大腿股靜脈和靜脈會受到一定的壓迫,增加遠端靜脈瓣膜的負荷。
結語:千萬不要小看了靜脈曲張會給我們身體帶來的危害,很多人都小覷了它的危害,但是這種毛病如果不多加注意的話,那么不僅會給外表帶來不好的一面,還會讓腿部酸脹疼痛等,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千萬不要忽視了疾病會給我們帶來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