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體的每個部位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有的地方的變化比較明顯我們一眼就能看到,但人們大多時候都比較粗心,不能觀察的太過仔細,就說我們的足部,其實我們的足部變化就能反應出我們的身體變化。下面就讓簡文仁專家來講講足部健康知識。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我們的腳能向我們傳遞很多的訊號,它痛或者是腳指甲的變化等都是一種訊號。
1、腳部變得光滑無毛
身體循環代謝問題
腳原本在腳趾附近會有些許的毛發,如果某天突然發現它變得光滑無比,那表示身體的新陳代謝機能下降,導致血液無法流至身體末梢部位、給予毛囊養份。也有可能是心臟無力的表征,可請醫師幫忙測量脈搏與檢查心臟功能。
2、腳常常抽筋
營養不足、體內水分不足
抽筋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嚴重的話可能是基因缺陷造成的腳部問題,輕則只是因為身體的養分不足。
如果在運動的時候常有抽經的現象發生,表示我們喝水少,而且要多攝取含鈣等營養元素的食物。
3、腳的傷口好不了
糖尿病、皮膚癌
如果腳的傷口過了好久都無法痊愈,卻又找不出來特定原因,小心可能是糖尿病的警訊,血液中血糖值的不穩定,可能會造成神經受損,使得腳部對于疼痛或是任何神經觸感都變得遲鈍甚至無感,嚴重的話就會有需要截肢的可能。
另外,傷口難以愈合也可能是皮膚癌的征兆,皮膚是身體大的器官,身體任何一處都有可能是皮膚癌的發生部位,因此身上的小傷口也別輕忽,如果長時間都沒有痊愈,記得咨詢皮膚科醫師。
本期嘉賓介紹
簡文仁
男,康復師,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
特別是對于年輕喜歡穿短裙的女士,冬天更應該將膝蓋保暖好。
4、腳部冰冷沒溫度
甲狀腺功能低下
撇去女性常會有的手腳冰冷不談,如果就算在炎炎夏日腳卻還是像在冷凍庫一樣冰冷,怎么樣也暖不了的話,就有可能是身體甲狀腺低下的緣故。如果你是超過40歲的中年人,更要注意此一問題,其他征兆還有包括掉發、易疲勞、體重快速下降、憂郁等。
5、腳趾突然腫大
痛風或其他發炎問題
我們的腳趾如果有腫脹變大的現象,就要立刻看醫生了,這很可能是一些炎癥或者其他疾病引起的。
6、拇囊炎
遺傳性的足部缺陷
拇囊炎可能是因為穿到不合腳的鞋子,但更多時候可能與遺傳基因有關,遺傳的骨結構導致大拇指被擠向其他腳趾而形成,建議多練習赤足行走、活動關節,出外換雙好走的鞋子。
7、腳跟疼痛
足底筋膜炎
從床上坐起來,腳底板一接觸到地面,或是從椅子上站起來時,就會明顯感受到腳部韌帶的疼痛感,且不論穿著拖鞋、涼鞋還是工作鞋,只要走路或站立越久,疼痛感就越強烈。醫師會建議暫時不要從事激烈運動或是長時間走路,并選擇適合的鞋子。
8、皮膚脫皮、發癢、脫屑
真菌感染
長時間穿著不透氣的鞋、襪,腳部處于悶熱潮濕的環境中,就會容易有真菌感染的問題,也就是俗稱的香港腳。可以涂抹抗香港腳的軟膏治療,并盡量保持腳部干燥清爽。
9、指甲泛黃
真菌感染/指甲油沉淀
仔細觀察指甲,發現他竟然泛黃了?別太驚慌,首先先仔細思考一下是否有涂指甲油的習慣?如果指甲油沒卸除,沉淀太久也會造成指甲顏色變暗黃,隨著年齡增長,指甲變得斑駁泛黃。另外一個原因,可能就是與香港腳一樣是真菌感染。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河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