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世界相對平衡才能夠健康發展,人也一樣,人的身體也要處于平衡之中才能夠獲得健康,那么怎樣的身體條件算是平衡呢,不平衡的身體該怎樣調節,在日常生活要注意哪些飲食習慣才有利于身體健康,下面我們和于康老師一起談談身體的酸堿平衡與健康!
人體酸堿度
酸堿度是指溶液的酸堿性強弱程度,一般用PH值來表示。pH值<7為酸性,pH值=7為中性,pH>值7為堿性。
體液,英文Body fluid 或者 Bodily fluid,簡單的說就是身體內的液體,不管人或者是動物都有體液,人體的體液占人體體重的65%以上。
人的體液和其他任何液體一樣,都有酸堿之分。人體的酸堿度(PH值)是以0—14的數字來表示的。PH是“potential Hydrogen”的縮寫,是表示人體中H的濃度。數字越小,代表酸性越強。7是中性的,大于7是堿性的,數字越大表示堿性越大。
高的PH值,說明有較高的吸引H能力。低PH值時,說明有較少的吸引H的能力。人體組織的正常PH值應是在7—7.4。血液的正常PH值是在7.35—7.45。血液的PH值始終要保持一個較穩定的狀態,如果血液PH值下降0.2,給機體的輸氧量就會減少69.4%,造成整個機體組織缺氧。
酸堿飲食健康
如今,既然多數人是酸性體質,那么想調節自身的酸堿度,除了多活動筋骨、規律生活、調節心理,遠離嗜煙嗜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外,重要的就是注意科學營養,做到飲食結構合理,也就是要保持自己的血液呈弱堿性,注意在食物搭配上的科學合理。
一般來講,食物都具有酸性或堿性的化學反應,具體地講,我們吃的食物中肉、蛋、魚、動物脂肪和植物油、碳水化合物等,雖然營養豐富,適當吃些對健康有益,可是這些食物進入人體后經消化分解在體內呈酸性,尤以體液、血液酸性偏高,可加速人的動脈硬化。而各類粗糧和蔬菜、水果多屬堿性。為了防止攝入酸性食物過多,我們應多吃豆類、薯類、奶類、各種蔬菜、水果等食物,以維持體內的酸堿平衡、保障身體健康。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于康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主任醫師營養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臨床營養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委員,中國烹飪協會營養專業委員會理事及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循證臨床營養委員會青年委員兼學術秘書,北京昭光大眾健康研究所客座教授,北京市健康教育協會常務理事,衛生部營養標準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孤殘兒童醫療救助顧問團副團長,《中國臨床營養雜志》副總編,《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編委,《食品安全與健康顧問》編委,《糖尿病天地》編委,《循證醫學雜志》和《健康世界雜志》特邀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