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臥床容易致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血栓有個致命的并發癥——肺動脈栓塞,會導致猝死
朱女士一個月前因車禍導致左股骨骨折,在醫院做內固定術后一直臥床養病,三天前她發現自己的左腿突然腫了起來,和右腿相比較粗了許多,還伴有酸脹感,到鄭大四附院血管外科就診,該科主任李震根據朱女士的病史及臨床表現,初步斷定她患的是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李震主任建議朱女士做個彩超,彩超結果顯示其左腿的股靜脈已無血流信號,全凝固在一起了,這樣一來,下肢的血液就沒法回流到心臟,腿當然會腫了。
據李震主任介紹,深靜脈血栓是血管外科的一種常見疾病,主要與患者由于各種原因造成臥床時間長有關。因人體的正常解剖之故,左腿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右腿。手術后臥床是常見的原因,其他還包括惡性腫瘤、女性產后、女性長期口服避孕藥、患者自身的血液存在高凝狀態等。主要表現是突發的下肢腫脹,嚴重的腫脹如果壓迫到動脈,還可引起疼痛加劇、皮膚青紫、表面形成水皰或血皰、皮膚溫度降低等。
“深靜脈血栓雖可能僅有下肢的腫脹,并無其他不適的感覺,但絕不能對它掉以輕心,因為這個病有個很致命的并發癥,如果靜脈里面的血塊脫落后隨著血流掉到肺動脈里,常常會導致猝死。”李震主任提醒說,為了防止朱女士發生肺動脈栓塞,他首先在朱女士肚子里面的下腔靜脈臨時放了一個傘形的金屬濾器,把可能脫落的血塊網住,兩周后再取出來,其間通過藥物把血管里面的血塊溶解,恢復血流的通暢,經過七天的治療,朱女士的腿又恢復到和對側的腿一樣粗細了。
李震主任介紹說,對于深靜脈血栓的治療,除了朱女士那種治療方法及抗凝治療、物理治療之外,出現下肢疼痛很劇烈、皮膚溫度降低、肢體動脈已經受累的患者還可以通過手術開刀的方法治療,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手術,有可能導致腿壞死而截肢。大致手術過程就是用專門的球囊把近端靜脈內的血塊取出來,遠端靜脈內的血栓可以通過擠壓的方法使血栓自己出來,這種治療可以迅速緩解下肢的腫脹。
結語:其實不光是腿腫,很多情況下,如果我們的身體發生了異常的情況,一定不要粗心對待,盡快的弄秦楚原因,才是重要的。(文章原載于《大家健康》,刊號:2012.02,作者:欒清,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