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有中醫的信任大于西醫,認為中醫在緩解和治療頑固性疾病方面有非常好的效果。重要的是,中醫沒有西藥那么大的副作用,中醫可以通過簡單的望、聞、問、切就能夠基本看出你身體有什么不對。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中醫診斷學。
目錄
1、什么是中醫診斷學 2、中醫診斷學的學習方法
3、中醫診斷學的主要內容 4、中醫診斷學的基本原則
5、中醫診斷學的發展動態 6、四診合參的意義
什么是中醫診斷學
中醫診斷學是在傳統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通過研究如何診察病情、辨別病證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一門學科。中醫診斷學是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各科之間的橋梁,它為中醫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主要骨干課程。
中醫診斷學的研究內容,包括對病人進行檢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資料,采用正確的思維方法進行分析,確定病證的臨床表現特點與病情變化的規律,為臨床預防、治療提供依據。
醫學科學的任務是防治疾病,益壽延年,而診斷學對人體生命活動狀態和疾病的認識,則是防治疾病、預防早衰的基礎。對病證正確的診斷是有效防治的前提,中醫診斷學是根據中醫學基本理論,專門研究如何診察病證臨床表現、確定病證診斷、分析病證變化及其演變規律的一門科學。
在長期的醫療實踐活動中,歷代醫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診斷經驗,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完整的診病體系,即四診(望、聞、問、切)、辨證與辨病。中醫診斷學所具有的獨特 診斷方法與對人體生命活動狀態的認識,自古至今,一直在臨床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并對國外醫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中醫學在診察患者時,主要依據患者的自我感覺與外在表現,將四診所獲得的各種模糊信息(病情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形成對患者整體狀態(證候)的認識;這種整體、動態的觀念體現在診斷上的重點側重于辨證,顯示出中醫在醫療實踐方面的卓越思想。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這些特點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中醫診斷未能采用實驗室與特殊儀器檢查,在診斷的定位、定量方面顯得相對不足,如何有機地結合現代各種檢測手段以拓寬中醫傳統四診的視野,以及病證診斷的規范化、微觀化方面,國內外不少學者已進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但仍是今后中醫診斷研究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