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疾病是現代生活中常見的病癥,這些疾病中尤以胃熱為,我們的飲食稍不注意,過于燥熱的食物吃多了就會導致胃熱出現,那么胃熱的癥狀有哪些呢?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胃熱的表現,胃熱的飲食禁忌,胃熱吃什么好,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哦。
胃熱的癥狀
胃熱是胃部的一種疾病,在生活中很多朋友因為燥熱的食物吃多了都會出現,那么胃熱有哪些具體的癥狀呢?
胃熱的癥狀主要為:胃熱熾盛,則腐熟功能過于亢進,可出現胃中嘈雜,消谷善饑等癥,熱盛火熾,多消爍津液,而致燥熱內結,胃失和降,可見口苦、口渴引飲、大便秘結等癥。甚則耗傷陰液而致胃陰虛。胃火上炎,可致胃氣上逆,可見惡心、嘔吐酸苦黃水等癥。胃火循經上炎,或為齒痛齦腫,或為衄血,火熱灼傷胃之脈絡,則血上溢而為嘔血。
中醫治療胃熱的偏方
1、溫病熱噦(胃有伏熱,令人胸滿,引起氣逆,氣逆發聲稱為噦)。用茅根、蘆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溫水送下。噦止即停服。
2、胃熱吐食,用蟬蛻五十個(去泥)、滑石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碗,加蜜調服,此方名“清膈散”。
3、治胃熱消渴。用陳粟米煮飯吃。
4、胃脘火痛。用大梔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姜汁飲下,痛立止。如此病是復發,還要加服玄明粉一錢,才能止痛。
5、胃熱牙痛。用升麻煎湯,熱漱并咽下。方中加生地黃亦可。
6、腸胃伏熱。用酸漿果實五兩、莧實三兩,馬藺子(炒)、大鹽榆白皮(炒)各二兩、柴胡、共同芩、栝樓根、閭茹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湯送下。
7、(菰根)大寒,治消渴、腸胃痼熱。外敷治蛇傷,瘡毒。
8、口舌糜爛(膀胱移熱于小腸,口舌生瘡,心胃熱,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湯”。
胃熱患者食物禁忌
1、胡椒
性熱,味辛,胃寒證宜食,胃熱證忌之。《隨息居飲食譜》中就曾指出:“多食動火燥液,耗氣傷陰。”《本草綱目》亦說:“胡椒,大辛熱,純陽之物,腸胃寒濕者宜之,熱病人食之,動火傷氣,陰受其害。”所以,不僅熱性胃痛者忌食,病屬陰虛胃痛者也不宜服。
2、花椒
又稱川椒、蜀椒。性溫,味辛。明代藥學家李時珍曾說:“椒,純陽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氣溫以熱。”故熱性胃痛之人法當忌食。正如《本草經疏》所說:“肺胃素有火熱,嘈雜醋心,嘔吐酸水,咸不宜用。”
3、茴香
無論大茴香(即八角茴香),還是小茴香,熱性胃痛者皆不宜食。《本草經疏》中說:“胃腎多火,得熱則嘔者勿服。”《得配本草》中也告誡:“肺、胃有熱者禁用。”
4、丁香
性溫,味辛。《得配本草》中雖說:“丁香溫能和胃”,但胃熱攙痛嘔逆之人則忌食。正如《本草經疏》所言:“一切有火熱證者忌之,非屬虛寒,概勿施用。”
5、龍眼肉
俗稱桂圓。甘溫果品,胃熱當忌。《本草匯言》中指出:“甘溫而潤,恐有滯氣,如胃熱有痰有火者,又非所。”《藥品化義》還說:“甘甜助火,亦能作痛。”因此,熱性胃痛者,應當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