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傷中風的治療偏方(筋急口噤,身如角弓反張)
用守宮(炙干,去足)七個、天南星(酒浸三日,曬干)一兩、膩粉半錢,共研為末,以薄面糊調成丸子,如綠豆大。每取七丸,以酒送下。不久,汗出。再服藥一次,出汗一次即愈。或在本方中加白附子一兩,蜜調成丸子亦可。此方名“守宮丸”。又方:用白花蛇、烏蛇,各取后端二寸,酒洗潤,刮出肉,加全蜈蚣一條,共炙為末。每服在錢,溫酒調下。此方名“定命散”。
防治中風的穴位按摩方法
預防中風,就要把中風的危險因素盡可能降到低。重點是控制高血壓:遵醫囑按時服用降壓藥物,保持情緒平穩,飲食清淡有節制,多吃果蔬,適量活動。
穴位按摩防治中風的原則是:舒筋通絡,行氣活血。按摩法治療中風后遺癥的主要方向是溶栓和止血,以解除頸腦血管痙攣和降低顱內壓,疏通肢體脈絡。
穴位按摩具體操作方法是:將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用手指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揉動按壓。每個穴位按揉100—200下,按揉時手指要有一定力度。按摩好每日進行兩次,早晚各一次。
(1)百會(督脈)
位置:百會穴位于頭頂的正中央,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中點處。
主治:頭痛,眩暈,休克,高血壓,脫肛等。按摩百會穴,可以寧神清腦,降低血壓。
(2)囟會(督脈)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2寸(百會前3寸) 。
主治:頭痛,目眩,面赤暴腫,鼻淵,鼻衄,鼻痔,鼻癰,癲疾,嗜睡,小兒驚風。
(3)神庭(督脈)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
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淚出,目翳,雀目,鼻淵,鼻衄,癲狂,癇證,角弓反張。配囟會治中風不語。
(4)印堂(經外奇穴)
定位:位于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
主治:頭痛,頭暈,鼻炎,目赤腫痛,三叉神經痛。頭痛、前頭痛、失眠、高血壓、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5)頰車(足陽明胃經)
定位: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中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
主治:口歪,齒痛,頰腫,口噤不語。
(6)風府(督脈)
定位:在項部,當后發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主治:癲狂,癇證,癔病,中風不語,悲恐驚悸,半身不遂,眩暈,頸項強痛,咽喉腫痛,目痛,鼻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