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方常用于治療中醫辨證為血瘀型的痛經,也可用于輔助治療婦女產后瘀滯腹痛等癥。若是血瘀型痛經,可于經前3~5天開始服用此方,每日早晚各食山楂泥30g,服至經后3天即停,此為1個療程,連服3個療程有望見效。此外,此方對其他痛經患者不適用。
二、山楂炮制方法不同療效不同
山楂有幾種不同炮制方法,其中的功效有區別。
1、生山楂:就是山楂的果實,摘下來,除去雜質,切片烘干。如果醫生寫“山楂”,則藥店給的是整個山楂。如果醫生寫的是“山楂肉”,則藥店給的是去了果核的山楂肉。
炮制山楂原是去果核的,但明代醫家提出“核有功力不可去”,故就有了兩個制品。一般我們現在多用帶果核的。這種山楂,除了消食導滯,還可活血化瘀。
2、炒山楂:取干凈的山楂,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顏色加深,取出放涼。這種制品,活血化瘀作用降低,其主要作用是消食導滯。
炒山楂消食導滯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化肉食上,在生活中,燉雞肉牛肉時放入幾顆山楂,就很容易燉爛,就說明了山楂有很好的消肉食作用。
3、山楂炭:取凈山楂,置炒制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褐色,取出放涼。這種山楂炭能療血積。如文獻記載,婦女產后瘀血積滯,用童便煎服山楂炭,可療“惡血上沖氣壅”。
4、焦山楂:取凈山楂,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外表焦褐色,內部焦黃色,取出放涼。這種焦山楂,除了消食導滯的作用,還善于治療伴有積食的瀉利。
另外,還有蜜制山楂,適用于脾虛食滯的患者;紅糖制山楂,可以和血散瘀,適用于產后血虛瘀血、惡露不盡等,就是今天提到的這款山楂泥。
溫馨提示,不是人人都適合食用山楂,有蟲牙、脾胃虛弱者就要慎服了。孕婦也是不宜多吃山楂的,因為山楂有收縮子宮平滑肌的作用,有可能誘發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