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肺不光要“補水”
咽喉干痛,鼻干唇燥,心煩口渴……不少人一到秋天就開始出現“秋燥”。初秋天氣尚熱,因此燥而熱;但到了深秋,天氣轉涼,開始變得燥而涼。受“秋燥”侵襲,不少人出現類似于感冒等不適癥狀,同時伴有上火、便秘等現象,嚴重的“秋燥”患者還可能傷及肺部。對此,中醫專家提醒,秋燥、養肺光靠補水還不夠,需從飲食、作息、運動等多方面綜合調整。
每到秋天,總是口鼻干燥。即使每天喝再多的水,但還是難以緩解手足心熱、面部熱感、心煩意亂、口干咽燥等癥狀。有說法稱,這就是典型的“秋燥”癥狀。但也很注意補充水分,可就是難以改善干燥的癥狀。此外,還經常干咳,咳嗽厲害時,甚至還咳得胸痛……請問醫生,這樣的秋燥癥狀該如何調理,才能避免秋天患上燥病?
專家分析 秋燥癥嚴重可能傷及肺氣
秋天的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濕潤,常常出現干燥氣候,使人易患秋燥病,甚至出現干咳少痰、氣急鼻燥、唇干口渴等肺燥癥候。秋燥癥還可能影響到外部器官皮毛,也同樣出現干燥癥狀,比如:皮膚干澀、毛發枯燥、大便干結等。秋季是養生的關鍵時刻,若不注意秋季養生,損傷了肺氣,到冬天,消化不良、腹瀉等疾病就找上門了,還可能使人體免疫力減弱,不適應冬天的寒冷而生病。
建議多吃梨藕蔬果 少食蔥姜辛味
秋季氣溫漸涼,氣候干燥,干燥的秋天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秋燥容易傷及人的肺臟,使人出現口咽干燥、咳嗽少痰、大便秘結等癥狀。
根據“燥者潤之,滋陰潤肺”的補養原則,要選用滋陰潤燥、補氣養肺的食物及藥物進行食療補益,比如:銀耳、甘蔗、梨、芝麻、藕、菠菜、木耳、香蕉、豆漿、鴨蛋、蜂蜜、百合、天冬、麥冬、沙參等。中成藥可選用六味地黃丸、麥味地黃丸等,以使肺臟安度金秋。
在秋季還應保持一定的濕度。秋季氣候干燥,使人體大量丟失水分。除了人體皮膚每天蒸發的水分約在600毫升以上,從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要及時補足這些損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在飲食方面,應以防燥護陰、滋腎潤肺的食品為主。
秋天肺氣偏旺,不宜再補。防燥養肺食療還要堅持“少辛增酸”,“少辛”是指少吃辛辣食物,比如:蔥、姜、蒜、韭、椒等,這些食品屬于辛散之品,與秋季收斂之性向背;“增酸”則指適當多吃些酸味的水果,比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楊桃、柚子、檸檬、山楂等,符合秋季收斂的特性。
堅持喝水益肺 常笑潔膚養肺
秋天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濕潤,常常出現干燥氣候,使人容易患上秋燥病。燥易傷肺,出現干咳少痰、氣急鼻燥、唇干口渴等肺燥癥候。秋季是養生的關鍵時刻,若不注意秋季養生,損傷了肺氣,冬天消化不良、腹瀉等疾病就找上門了,還會使人體免疫力減弱,不適應冬天的寒冷而生病。除了飲食方面滋腎潤肺外,適當運動、保持皮膚清潔等,也能防燥潤肺。
比如:笑是一種健身運動,能使胸肌伸展,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大。中醫認為,笑能宣發肺氣,調節人體氣機升降,可消除疲勞,驅除抑郁,解除胸悶,恢復體力。因此,笑可以開發肺氣,使肺吸入足量的自然“清氣”,呼出“廢氣”,加快血液循環,達到心肺氣血調和。而皮毛是肺的屏障,秋燥易傷皮,經常洗澡有利于促進血液循環,使肺與皮毛氣血流暢,從而起到潤肺益肺的作用。洗澡前,應喝一杯冷開水,水溫保持在25℃左右,有條件者可在浴水中加入些牛奶、豆漿,以提高潤肺護肺的效果。
結語:肺部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它,尤其在這個干燥的秋季更加需要清肺潤肺。潤肺的食物非常多,也有很多的食療方,大家不妨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