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肝失條達,氣機郁結,郁久化火,灼傷陰血,血行不暢,可導致顏面氣血失和;脾氣虛弱,運化失健,不能化生精微,則氣血不能潤澤于顏面;腎陽不足,腎精虧虛等病理變化均可導致顏面發生黃褐斑。用內服湯劑治療黃褐斑需要辨證論治,但不論哪種類型,總離不開活血化瘀這一治療原則,可采用以下基本方進行加味。
基本方:歸尾10克,川芎10克,赤勺10克,丹參15克,桃仁6克,紅花6克,白芷5克。
肝郁血瘀證可出現急噪易怒,胸脅脹痛,痛經或經期延后,經血紫暗有塊,舌有紫斑,脈弦澀。本證可用基本方加柴胡6克,枳殼6克,制香附6克,青陳皮各6克。
脾虛血瘀證可見面色蒼白或萎黃,神疲乏力,氣短心慌,飲食減少,脘腹脹滿,經來延遲,經血稀淡,舌質淡,脈細。可用基本方加炙黃芪6克,潞黨參10克,炒白術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
腎陽虛寒證可見面色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軟無力,小便多,舌淡苔白,脈沉細,斑色深褐難治。基本方加熟附片6克,炙桂枝6克,熟地12克,仙靈脾10克,菟絲子15克。
以上各方需連服二個月。每天一劑。如有效果,可繼續服用一個階段。
中藥面膜方:白芍、白芷、白茯苓、白菊花、白及、白僵蠶、白鮮皮、丹參、牡丹皮。上藥等量共同粉粹過100目篩,裝入干燥瓶中貯存備用。
用法:取上述藥粉30克,加入珍珠粉10克,加適量蜂蜜和白醋,調成糊狀,涂于患處,保留20~30分鐘,清水洗去,每日1~2次,20日為一療程。
功效:方中白菊花清熱解毒;白芷、白茯苓、白鮮皮解毒燥濕;白及、白僵蠶、白芍、丹參、牡丹皮涼血活血、祛瘀生新。《本草新編》曰白僵蠶“去皮膚諸風,能滅黑干及諸瘡瘢痕”,《中華本草》曰白芷“去面干疵瘢”(面干即指黃褐斑);《海藥本草》曰珍珠粉“除面干”、“解毒生肌”;現代藥理學研究認為,白芍、白茯苓兩者均有抗炎、解毒、增強機體免疫機能的作用,丹參有促進組織修復及再生作用。瘀去則新生,毒熱解除了,機體抵抗力增強了,則斑無形可依。
方中大多為美白藥,可達到“以白養白”之效。愛美的女性即使臉上無斑,也可用此方作日常保養用,一周一次,可達美白養顏預防黃褐斑之功效。同時應避免日曬或紫外線照射,保持精神舒暢、大便通調。
結語:以上就是關于黃褐斑的一些中醫治療偏方,大家看完之后是不是很感興趣呢?正所謂心動不如行動,如果您正在為臉上多出來的這些惱人斑點困擾,不妨來試試上面小編給大家總結的一些方法,相信試過之后大家會有驚喜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