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是中醫學中常見的一種治病方法,對于很多朋友來說,針灸也是一種保健養生的手段。針灸的具體作用具體都有哪些呢?小編給大家講講針灸的作用是什么、一天內針灸的佳時間以及哪些病適合針灸。
針灸的作用
疏通經絡
可使淤阻的經絡通暢而發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針灸基本直接的治療的作用。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運行氣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經絡不通,氣血運行受阻,臨床表現為疼痛、麻木、腫脹、瘀斑等癥狀。針灸選擇相應的腧穴和針刺手法及三棱針點刺出血等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
培補脾胃
脾胃是人體的“后天之本”。人體消化功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體的能量供給。脾臟喜燥惡濕,濕邪容易困脾,影響我們的消化功能,夏季培補脾胃,可以健脾化濕,使我們遠離腹脹、腹痛、腹瀉的困擾。夏季陽浮于外,過食寒涼也會引起諸多消化系統問題,如胃痛、腹痛、腹瀉等,所以夏季固護脾胃尤為重要。
助陽散寒
在干燥季節除了呼吸系統病高發以外,還有一類疾病的發病率也不容小覷,那就是陽虛證和頸肩腰腿痛。和呼吸系統疾病一樣,在冬季寒氣盛的時候,人們感受了寒邪而產生的疾病,在冬季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只有到了盛夏季節,人體本身的陽氣充盛了,才可以更好地驅散體內的寒邪。而夏至節氣針灸正是這樣一種可以激發人體經氣,防病治病的好方法。
一天內針灸的佳時間
中醫針灸的佳時間。夏至后15日內就非常適合開展夏至節氣針灸治療。節氣針灸可以通過扶正祛邪、培補脾胃、助陽散寒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人體免疫力更好地激發人體經氣,達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針灸是針灸醫生根據病情的輕重選擇針灸的次數和針灸的時間。一般來說,病情輕的,可以一天一次,若時間不允許,也可以兩天一次,三天一次;研究表明,針灸一次,療效維持的時間可以達到72小時,如果只是病后恢復期的調理,也可一周兩次,甚至一周一次;病情重的,可能要一天針幾次,有的針法需要24小時留針。
哪些病適合針灸
1、神經系統疾病
帶狀皰疹;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早期3-6個月之內者);面肌痙攣;中風后遺癥(恢復期);失眠(不伴抑郁者效果佳);遺尿;肋間神經痛等。以帶狀皰疹為例,西醫認為帶狀皰疹為病毒感染導致的神經性損傷,中醫認為皰疹屬火熱邪毒,可通過拔罐、刺絡、放血配合治療,效果甚佳。
但皰疹的治療要及時,否則會容易出現后遺癥,其后遺癥表現有的以疼痛為主,有的則以皮神經麻木、瘙癢為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神經的損傷可逆性較差,因此此類疾病越早治療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