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
氣虛,為中醫名詞術語。是指由于元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所謂氣,是人體基本的物質,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合而成。
人的生命活動從根本上講就是元氣升降出入的運動。氣虛是一種多發證,多因先天不足、營養不良、年老虛弱、久病未愈、大手術后及疲勞過度。在臨床上,氣虛還包括肺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諸證。
陽虛
陽虛,中醫名詞。指陽氣虛衰的病理現象。陽氣有溫暖肢體、臟腑的作用,如果陽虛則機體功能減退,容易出現虛寒的征象。
常見的有胃陽虛、脾陽虛、腎陽虛等。陽虛主證為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脈沉微無力等。
氣虛的癥狀有哪些
氣虛,泛指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包括元氣、宗氣、衛氣的虛損,以及氣的推動、溫煦、防御、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從而導致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
陽虛的癥狀有哪些
1、畏寒怕冷,四肢不溫
這是陽虛主要的癥狀。陽氣猶如自然界的太陽,陽氣不足,則內環境就會處于一種“寒冷”的狀態。
2、完谷不化
指的是大便中夾雜未消化食物。古人對此現象的產生有一個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把生米煮成熟飯,胃就好似煮飯的鍋具,而陽氣就好比是煮飯的火,沒有“火”,米就無法煮成“飯”。所以當陽氣不足時,進入胃中的食物也就無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從腸道排出。
3、精神不振
陽氣不足,細胞的生命活動衰退,所以表現為萎靡懶動。
4、舌淡而胖,或有齒痕
體內水分的消耗與代謝,取決于陽氣的蒸騰作用。如果陽氣衰微,對水液蒸騰消耗不足,則多余水分蓄積體內,導致舌體胖大。舌體胖大,受牙齒擠壓而出現齒痕。
5、脈象沉細
陽氣不足,不能鼓動脈管,所以脈象沉細無力。
閱讀完本文,相信你對氣虛跟陽虛都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籠統的來說,怕冷、四肢冰涼的人就是陽虛,而講話小小聲、面色不濟的人大多就是氣虛了。
結語:對于氣虛和陽虛,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如果在生活中,一旦出現了精神不振、特別怕冷、很容易頭暈目眩等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地去醫院治療。千萬不能小看它,說不定這就是你氣虛或者陽虛的前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