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和血是維持人們身心健康發展的基礎,也是人類得以生存的根本。但是,如果一個人氣血不足便會使其看起來蒼白無力,要比實際年齡老了好幾歲,另外身體也常會出現乏力、頭暈等不良癥狀產生。所以說,養生的關鍵便是氣血。那么,氣血不足應該如何進行調理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支招解惑,從中醫的角度出發去了解調理氣血不足的妙招!
一、中醫調理氣血不足的方法有哪些
1、身體按摩
說到中醫養生,人們為熟悉的便是穴位按摩了。其中,人體的氣和血貫穿于全身,從而使得體內的臟腑、經絡等一切組織器官得以正常運行,只有人體內的氣血充足,才能使得體內的臟器以及經絡能得到充足血液的滋養,以維持其機能,從而這也是避免疾病產生的重要形式。
從中醫角度來說,經常對身體的一些部位進行按摩,便能很好的起到調節氣血的作用。其中,前胸的胸腺處便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器官,經常對胸腺進行按摩能很好的促進胸腔附近的血液循環,有利于氣血的生成。
同時,按摩脊柱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脊柱是滋養全身臟腑器官的重要區域,同時也是人體督脈的重要行經部位,所以經常對脊柱進行按揉,能很好的促進人體經絡的暢通,從而使得氣血更好的運行,有效的對全身的臟器進行滋養,起到補氣血、抗病的作用。
此外,經常對頭部、面部、腳部等人體重要的保健部位進行按摩,也能很好的消散淤血,是不錯的促進氣血運行的方法。
2、中藥調理
通過喝中藥進行疾病的調養也是很多人比較信賴的一種養生防病的方法,其中對于一些氣血不足的人群來說,選對中藥也是十分關鍵的補氣血方式。
其中,山藥、何首烏、紅花等都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如果能堅持服用這些藥物的話,便能很好的使得自身氣血不足的癥狀得到不錯的調節作用,從而減輕身體缺氣血的癥狀。
另外,在補血的同時還需要適量吃點補氣的藥物,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醫理論方面稱為:“補血先補氣,氣行血先行”,其中人參、黃芪等都不失為佳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