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氣血不足型苦夏
夏季容易因為炎熱天氣而發生心氣虛,如出現乏力、氣短、心慌等,同時容易自汗、發育遲緩、皮膚干燥、毛發枯燥、失眠多夢等。
針對氣血不足型苦夏可以從兩方面進行調理,其一為飲食調理,在飲食上注重補血補氣,如食用桂圓、阿膠、西洋參、雞肉、當歸等,而想要補氣血效果好,可以選擇當歸燉雞、桂圓花生粥等。
其二,針對氣血不足要適量運動,在《黃帝內經》中提及久臥傷氣,越是氣血不足,越需要運動,不然長期不運動更容易發生氣虛現象。另外,久視傷血,現今的電腦一族,運動少、久坐、長期用眼等,導致氣虛不足加劇。
所謂動則生陽,通過瑜伽、太極拳、氣功等運動,可以調理身體陰陽,改善氣血不足現象。并且這些運動相對輕緩,適宜在夏季進行。
3.氣虛、陰虛型苦夏
氣陰兩虛的人群除了會表現出氣虛現象,還會有陰虛內熱的表現,如出現口干舌燥、盜汗、手心發熱、消瘦等表現。
針對氣陰兩虛,一方面要注意飲食調理,另一方面注意精神調節。首先,在飲食上可以進食補陰益氣食物,可以補陰的食物有甘蔗、黑芝麻、豆漿、百合、鴨子、山藥等。而在食譜方面有紅豆排骨、豬肝粥、阿膠粥、雞湯粥等。
在精神方面好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勞逸結合。同時,進食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煙酒和熬夜等。
夏打盹和苦夏的區別
俗語常講春困秋乏夏打盹,其實夏打盹一方面是由于睡眠不足引起的疲勞現象,另一方面是由于人體出汗多,鉀元素缺乏,引起的精神疲憊,而同時脾胃失調也是原因之一。一般情況下夏打盹對食欲時沒有太多影響。
而苦夏不同,可能整個夏天都不會有好轉。人體容易消瘦,食欲也會下降,出來精神疲乏之外,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所以夏打盹和苦夏還是有區別的,既然存在區別,那么進補的方法也會不同。
結語:夏季的氣候特點是高溫炎熱、空氣潮濕、雷雨多,而人體也會因為夏季氣候的變化而出現多種疾病現,除了容易出現中暑之外,夏打盹、苦夏現象也容易出現。而苦夏分為濕熱型苦夏、氣血不足型和氣陰兩虛型。針對不同的苦夏現象,所需要的調理方法也不同,希望通過我們上文的介紹,你能及時發現和盡早調理苦夏問題。
本篇文章版權歸三九養生堂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