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的夏天,常言道烈日三伏下冬病夏治忙,很多因冬天寒冷留下的疾病或者容易在冬天復發的疾病,可以通過夏季的中醫手法進行治療。但是親們對冬病夏治了解多少呢?
在中醫看來冬為陰,冬天因為身體陽氣的不足和環境的寒冷,導致病邪入侵而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復發或加重,如咳嗽、哮喘、關節痛等。
而夏主陽,在夏季三伏時令時,人體和自然界的陽氣旺,此時通過中醫手法可以溫補陽氣,驅散寒邪,起到增強抵抗力和治療疾病的作用。
冬病夏治的目的
1.驅疾
夏季身體陽氣盛,皮膚毛孔大開,藥物更容易進入穴位和經絡,通過經絡、氣血到達病灶,起到治病效果。
2.固元
中醫手法在進行“夏治”時,藥物或按摩通過神經反射激發人體的調節作用,促使抗體產生,提高抵抗力。同時,調節內分泌、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起到固元健體的作用。
3.養陽
冬病夏治也符合中醫里的“天人合一”思想,夏為陽,借助自然的陽氣,驅除體內的陰寒之氣,起到固元健體,補益陽氣作用。
4.治未病
中醫認為百病由寒起,冬天外界環境冰冷一片,如果身體內又有寒氣,兩寒夾擊,不僅疾病不容易好,而還會導致寒氣在體內的積累。冬病在冬季治療只是治標,在夏季為治本。
通過“夏治”的手法,一方面驅除體內的寒氣,去除引起的疾病的誘因,改變體質。另一方面冬季的寒氣會在體內沉積成為病因,出現氣血不暢、關節痛、手腳麻木和畏冷,夏天治療可以除去病因。從兩方面起到治療未病的效果。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哪些?
一般人認為冬病夏治的治療手法只有“三伏貼”,其實不然,三伏貼只是使用多和廣泛的方法,其實艾灸、艾灸、拔罐、刮痧、推拿、熏洗、藥浴等都是冬病夏治的手法。
另外,還有口服的湯劑、丸劑、藥片、藥膳、食療,以及體育運動等,這些也可以歸于冬病夏治的范疇。但需要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