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讓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在增加,但是也避免不了一些疾病的出現。中醫常說陰陽失衡、陰虛、陽虛等,那么這些陰虛陽虛是什么意思呢?以及當發生陰陽失衡之后該如何的調理呢?
下面小編將和大家一同來了解陰陽平衡的重要性,以及當發生陰虛、陽虛時該如何調理身體。
陰陽平衡的意義
在中醫看來養生也就是維持身體的陰陽平衡,陰陽平衡維持生命活力的根本,一旦發生陰陽失衡那么就會出現衰老、患病、早衰乃至死亡。那么陰陽是什么呢?
1.陰分的作用
身體中的陰分的主要作用是滋養、潤養身體各個組織和器官,同時制約陽氣,避免陽氣外露。另外,陽氣主要以熱、動和升為主要特點,陰分則以寒、靜和降為主要特點,陰氣制約陽氣還可以避免上火現象。
但是隨著人體的衰老,陰氣也會減少。在《內經》中提到“年過四十,陰氣自半”。說明衰老的發生和陰氣減少有關系。
2.陽氣的作用
陽氣主要來自父母和后天水谷精氣的轉化,其主要起到溫暖身體、促進生長和抵御疾病的作用。但是陽氣虛同樣會危及健康甚至是壽命,在《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提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由此可見,陽氣的減少會折損壽命。另外,中醫里還提到“陽強則壽,陽衰則夭”。
身體陰陽平衡的特點
當身體保持陰陽平衡時,不僅不容易發生疾病,身體還會表現出健康的狀態。在氣血方面,氣血充足;精神方面,精力充足;內臟方面,五臟六腑安康并運轉正常;而在外表方面,榮光煥發,面色紅潤。
具體會表現為吃得好、睡得香、氣色好,并且心情愉快,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也強,抗疲勞。但是一旦出現陰陽失衡,則會打破這種健康狀態。
陰虛易上火
陰虛其實是由于體內的陰液不足,不能滋潤和制約陽氣而出現的一些亞健康和疾病現象,陽氣得不到制約,則會表現為上火現象。如出現手心足心熱、午后盜汗、心煩意亂、咽干口渴、失眠等。
同時五臟出現的陰虛表現也不同,肺陰虛常變現為干咳、聲音嘶啞;心陰虛表現為火氣大、心情郁悶;肝陰虛表現為肝火過大、易發怒;腎陰虛會出現耳聾耳鳴、腰膝酸軟、白發等現象。
陰虛如何調理
1.睡眠調理
過度的熬夜也會導致身體的陰液耗損,出現陰虛火旺的現象,而且陰虛的人群還會出現失眠現象。良好的睡眠有利于身體陰氣、陰液的產生。
另外,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滋陰、養陰的方法,如戒煙酒可防止熱毒傷陰,適當的午休可以改善睡眠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