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但是人們的身體卻總是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糖尿病就是其中常見的一種,而且近年來的發病率還非常的高,那么對于糖尿病,中醫是如何認識它的呢,中醫又是如何治療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現在,糖尿病的發病率是越來越高了,而且還變得年輕化了,防治糖尿病成了現在社會非常重要的事情,每年的11月14日還是“世界防治糖尿病日”,而,我們中醫又是如何認識糖尿病的呢,下面我們就全面了解下吧。
中醫如何認識糖尿病
一般認為,中醫中所說的“消渴”可大致等同于西醫的糖尿病,但其中又有區別。中醫“消渴”指的是有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的“三多一少”特征的一類疾病。糖尿病一般有這樣的臨床表現,但是也有不少患者不表現出“三多一少”的癥狀。而具有“三多一少”癥狀的病證并不只有糖尿病,這些病證都可從中醫“消渴”來論治。
中醫對消渴病因病機的分析也可與西醫糖尿病發病機理大致對應。中醫認為先天稟賦不足是導致消渴的重要原因,而在西醫中,遺傳也是糖尿病發病的原因之一;而在后天方面,兩者都認為不好的飲食習慣能增加消渴或糖尿病的發病率。另外,外邪入侵也會傷陰耗液,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中醫如何治療糖尿病
中醫認為糖尿病是“氣陰兩虛”之證,治療時也遵守滋陰補氣的原則。
1、健脾補腎
脾是人體先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又司掌水谷精微物質的運化、氣機升降,因此健脾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極為重要。腎為人體后天之本,運化水液,是諸臟腑之根本,因而也是治療糖尿病必須關注的臟器。
2、祛瘀化痰
痰是人體水液運化失司的產物,瘀血是血液運行的病理產物,它們在人體中又會加劇水液、血液的運行障礙,久之還易生熱邪,更加耗傷陰液,是導致陰虛的重要原因。治療糖尿病時,祛瘀化痰一定要貫徹始終。
3、養胃理氣
益氣養陰的藥物、食物中常有滋膩之品,可用養胃消食的藥物、食物來解益氣養陰之膩。
中醫治療糖尿病的中藥材
近幾年來,患有糖尿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而除了傳統的治療方法外,一些中藥材也有著非常不錯的功效哦。
玉米須
性味甘、平,歸胃、膽、腎諸經,有利尿、消腫、清熱、降壓降糖之功效。糖尿病輕型患者可用玉米須30克水煎代茶飲,重者配伍黃芪、山藥。主治糖尿病口渴、多尿者。
枸杞子
補而不膩,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生津止渴、陰陽并補之功。枸杞子配伍五味子、黃精、元參,適用于偏于肝腎不足者,可改善消渴癥狀。
山藥
入脾肺腎經,不寒不燥,具有補益脾胃、養肺滋腎之功。配伍枸杞子、知母,可增加滋陰補腎之效;配伍薏米,可減少飲食。適用于各種類型的糖尿病,尤其對脾胃虛弱、口渴善饑者更佳。
黃芪
有補脾益氣、固表止汗、利水消腫之效。配伍山藥、枸杞子、知母、天花粉,降血糖、尿糖療效顯著。本品適用于糖尿病偏于脾胃虛弱及肺氣不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