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天氣非常的炎熱,人體出汗也非常的多,如果不及時補水的話,身體也會出現異常的哦,那么如何補水呢,中醫補水方法有哪些呢?人體缺水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呢?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做個介紹吧。
夏天已經到來了,而且近氣溫也慢慢的上升了。隨著氣候的變化,我們養生的原則也要做出一定的調整哦。
由于夏季出汗較多,很可能導致風邪乘襲,使身體的健康受到威脅。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內風,也就是肝風內動的情況——精血消耗太過導致水不涵木,肝陽偏亢,引發內風。對付這種問題好的方法就是及時補水,下面就讓我們看看這方面的知識,為夏季養生補上這一課。
及時補水能夠預防內風
談到預防內風,自然要了解致病原因。小滿過后,部分地區氣溫驟然升高,不用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了,就是坐著不動都滿身是汗。適度出汗可調節體溫,抵御風熱、風寒等“外風”入侵,對身體是有利的。但夏天氣溫高,人體要維持正常的體溫,就要消耗比平時多的津液,津液儲存相對較少,屬于熱盛傷津。如果一次出汗太多,又沒有及時補充水分,由于“津液同源”,人體會自動從血液中抽吸津液,導致“津枯血燥”。
津液是人體健康的物質基礎之一,平時身體正常感覺不到重要性,一旦患病問題就會凸顯。津液和血液都少了,臟腑就開始“鬧罷工”了,氣血不受臟腑的約束,就不按正常的順序流動,反過來四處亂闖,引起眩暈、視物旋轉、抽搐等癥狀。由于這不是感受自然界中的外風,癥狀卻像自然界的風一樣急驟、多變,因此被稱為“內風”。
人體缺水的表現有哪些
人體如果缺水的話,身體會有一些異常的,那么你知道哪些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普及一下吧。
呼吸急促
呼吸急促,在中醫看來也就是氣虛。而氣虛主要是指由于元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所謂氣,是人體基本的物質,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合而成。就同動物口渴會劇烈喘息一樣,人缺水的時候也會表現出呼吸困難,有時還會心跳加快,此時應及時補充水分,否則會增加心臟病發病率。
注意力渙散
人的注意力和大腦的工作狀態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大腦出現問題注意力自然也會受到影響。缺水會使大腦缺血,進而導致頭暈。
突發疲勞困倦
身體的代謝離不開水,西醫認為水是構成內環境的主要物質之一,而中醫則把水和精微物質作用生成的津液視為健康的必需品。身體缺水時會感到疲勞、反應遲鈍,兒童則表現得不如往常活潑,忽然變安靜。如果大量喝水后還口渴,可能是腎上腺疲勞導致,這類人應該保證每天攝入3.7升左右的水分。
大小便減少
喝水少的話,那么能夠拍出來的肯定也不會多了,水除了能夠充當人體內的溶劑,同時,身體功能的維持也是需要很多水的。
便秘和排尿困難是兩個常見的缺水癥狀,如果成人8小時內、嬰兒3小時內沒有上廁所,有時還伴有抽筋等,就說明他們身體缺水。
人在夏季,由于肌表水分蒸發,所以要補充更多的水以維持平衡。在正常情況下,辦公族每天要喝6到8杯溫開水,1杯水大約200毫升。但是如果夏季在室外工作或參加室外活動,又大量出汗時,就要根據嘴唇的干燥程度定時、定量飲用了,即渴了就喝、不渴少喝、少量多次喝(每次100~200毫升,半小時到1小時喝一次)。燒開的水要密封好,在24小時內飲用。含礦物質的水盡可能不煮沸,直接飲用。此外,飲酒后務必飲用2杯以上涼水,使血液被沖淡,給肝臟更多處理負擔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