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上有很多的穴位,我們大家知道的又有多少呢,五輸穴指的是什么呢?五輸穴有什么含義呢?五輸穴又有哪些作用呢?能夠治療哪些疾病呢,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下有關五輸穴的一些知識吧。
五輸穴指的是哪些你知道嗎,小編告訴大家五輸穴其實就是指十二經脈肘、膝關節以下的井、滎、輸、經、合這五個特定的穴位。
由于五輸穴在經絡理論中有獨特的意義,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今天就帶您了解下五輸穴,希望給您的養生之路多一些幫助。
“五輸穴”的含義
五輸穴之所以可以治病,和自身的特性是分不開的。五輸穴以“井、滎、俞、經、合”來說明經氣由四肢末端向心臟方向流注于肘膝關節,經氣由微至盛,由淺入深,匯入臟腑的過程。五臟(心、肝、脾、肺、腎)所主的經絡叫“陰經”,六腑(小腸、大腸、膀胱、膽、胃、三焦)所主的經絡叫“陽經”。不管是陰經還是陽經,都有其各自的五輸穴,各自的屬性也完全不同。
陰經的“井”屬木,“滎”屬火,“俞”屬土,“經”屬金,“合”屬水。而陽經的“井”屬金,“滎”屬水,“俞”屬木,“經”屬火,“合”屬土。對于這些屬性,其實大家可以不必強記。“五輸穴”在一條經絡中的功能,就像是一個公司里不同部門主管的作用,中醫經典《難經》上說:“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
五腧穴是指十二經脈從四肢末端向肘膝關節以下依次排列的“井、滎、輸、經、合”五個特定穴。表示氣血流動猶如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變化過程。
井穴位于手足之端,如水的源頭,部位較淺;滎穴位于掌指或跖趾關節之前,如剛出的泉水微流;輸穴位于掌指或跖趾關節之后,如水流由淺入深;經穴多位于腕踝關節以上,如水流暢通無阻流過;合穴多位于肘膝關節附近,氣血如水流由此深入,進而回合于臟腑。
五輸穴是經脈氣血輸注與會聚之處。因此,各臟腑經絡有病,都可取五輸穴調治。病在五臟且癥狀較急、重者,可取井穴,如脾不統血,可取脾經隱白;腎經虛火上炎,失眠心煩,可取腎經涌泉。滎穴多用于治療臟腑經絡各種熱證,如魚際清肺熱,勞宮清心熱,行間平肝陽,內庭清陽明經熱等。輸穴多用于治療五臟病變,如神門安神,太白健脾,太溪補腎。經穴多用于治療咳嗽氣喘。合穴多用于治療六腑疾患,如便秘、腹瀉、消化不良等。
按照五行學說,肺、大腸屬金,心、小腸屬火,肝、膽屬木,脾、胃屬土,腎、膀胱屬水,心包、三焦也屬火。某條經絡上的穴位,一方面同屬于這條經絡的屬性,如肺經的穴都有肺經的“金性”;另一方面,每條經還依五行(金、木、水、火、土)各自構成五個特定穴(井、滎、俞、經、合),叫“五輸穴”。輸就是“傳導”的意思,古人善比喻,把經絡的傳導比喻為水流從小到大,從淺入深的變化過程。下面簡單說一下“五輸穴”各自的含義。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肺經的少商穴和脾經的隱白穴。“井”就是水的源頭,“井之為義,汲養而不窮”。
“滎”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腳掌)趾關節上,如肺經的魚際穴和脾經的大都穴。“滎”的意思是迂回的小水,像山溪細流。
“俞”穴多位于掌腕或跖關節部,如肺經的太淵穴和脾經的太白穴。“俞”是灌注的意思,像山泉的瀑布,傾瀉而下。
“經”穴多位于腕踝關節以上,如肺經的經渠穴和脾經的商丘穴。“經”是主道,像寬廣的江河,暢行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