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雖然是一年四季都會發生的,但是夏季感冒還是覺得怪怪的,一般稱為熱傷風,那么夏季那么炎熱,為什么會發生熱傷風的現象呢?治療熱傷風中醫有什么感冒呢?夏季熱傷風典型癥狀你知道什么樣的嗎,一起來看看吧。
中醫認為,不管是什么類型的傷風感冒,中醫治療好的方法是拔罐治療,這是為什么呢?
拔罐治療不僅僅適應于驅除體內的濕氣,在治療風寒、發熱感冒方便也是有很顯著的療效。這里介紹一下運用拔罐法治療夏季熱傷風的辦法。
感冒是常見的外感疾病,四時均可發生,尤以冬、春季氣候驟變時為多,夏季常見的感冒是熱傷風。感冒通常表現為鼻塞流涕、噴嚏、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本病的發生是因病邪侵入人體肌表所致,邪氣乘虛由皮毛、口鼻而入,偏寒者,則致寒邪束表,肺氣不宣,陽氣郁阻,毛竅閉塞;偏熱者為傷風,則熱邪灼肺,腠理疏泄,肺失清肅。
傷風感冒治療方法
取背部督脈和膀胱經穴為主
走罐及留灌法
督脈:起于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陰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長強穴,沿脊柱上行,經項后部至風府,進入腦內,沿頭部正中線,上行至巔頂百會穴,經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過人中,至上齒正中的齦交穴。
督脈是身體陽氣匯集的地方,如何陽氣衰弱的話,我們都能夠通過在督脈上找到合適的穴位來治療。
足太陽膀胱經
循行部位起于目內眥(睛明穴),上達額部,左右交會于頭頂部(百會穴)。本經脈分支從頭頂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脈從頭頂部分別向后行至枕骨處,進入顱腔,絡腦,回出分別下行到項部(天柱穴),下行交會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內側,脊柱兩旁(一寸五分),到達腰部(腎俞穴),進入脊柱兩旁的肌肉,深入體腔,絡腎,屬膀胱。
操作步驟
患者取俯臥位,暴露背部,在督脈和膀胱經上均勻涂抹液體石蠟等潤滑劑,用閃火法拔罐,將火罐扣在督脈上,然后醫者用右手握罐,以左手扶住并拉緊皮膚,上下往返推罐3~5次,待皮膚潮紅,再將火罐分別移至兩側的膀胱經,用同樣的方法在兩側膀胱經上各走罐3~5次,后將火罐停于大椎、風門、肺俞等穴,留罐10分鐘后起罐。起罐后,擦凈潤滑劑。
大椎
定位:在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 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解表清熱,疏風散寒,熄風止痙,肅肺寧心。
主治:熱病,瘧疾,骨蒸盜汗;周身畏寒,感冒,目赤腫痛,頭項強痛;癲癇;咳喘。
歸經:督脈穴。
風門
定位:在背部,當第二胸推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宣肺解表,疏風清熱。
主治:傷風,咳嗽;發熱,頭痛,項強,胸背痛。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穴。
類別:足太陽經與督脈交會穴。
肺俞
定位:在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