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中,體內濕熱重的季節就是夏季,而且你會發現,很多人因為這脾氣都會變得非常的不好,這該怎么辦呢,體內濕熱嚴重到底該怎么辦呢?去濕熱的穴位有哪些呢?中藥能夠去濕熱嗎,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很多人平時的時候,身體健健康康的,對人對事脾氣都非常的好,但是一到夏天整個人都變了似的,脾氣也不好了,沒事就喜歡發火。
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人到了夏天就會感覺到自己明顯口氣比其他季節都要重,口里發苦發干......其實,這都是濕氣在作怪。這里中醫給各位有以上癥狀的人解釋一下原因。
夏天氣溫轉熱,反映在人體直接的感受便是容易火氣大,例如口乾舌燥、口破咽乾、口苦口臭、心煩氣燥、失眠、目赤、耳鳴、頭暈頭脹、頭面痘痘增加、精神亢奮、便秘痔瘡(甚至肛門腫痛出血)、尿臊味濃、婦女陰癢或帶下黏臭等。火氣大可能源于不同塬因,所以降火氣并無偏方,如果不經診斷就一味地服用坊間降火氣的偏方,不但可能效果不佳,還可能傷害到人體的陽氣,故建議持續出現上述火氣大的可能癥狀時,一定要經由醫師診斷后再服用適合的處方。
一般而言,夏季火氣大常見的包括實火、濕熱、虛火等,其中以“濕熱”為常見,一則因為整體氣候環境本來就偏濕氣較重,一則因為飲食習慣的關系(例如喜歡吃麻辣鍋,或是烤、炸物的時候又搭配冷飲)。濕熱就像蒸籠裡的包子一樣,除了熱象,也有濕的表現,常見于平日嗜食重口味或生冷瓜果的患者。一旦濕熱互結,便會使得熱不得越,繼而出現明顯悶熱感,口乾口渴欲飲卻飲不多,同時還可能伴隨頭重昏倦感,大便軟黏不成形、稍臭,小便味臊等癥狀。舌診常見舌偏紅苔膩,脈診常發現伴有滑數的現象。一旦濕熱體質形成,清熱過多容易使濕氣越重,加強除濕又容易使熱象變盛,終使濕熱纏綿難解。
在炎熱的夏季,我們總是有人會感到全身沒有力氣,悶熱,身體也非常的沉重,經常頭昏眼花的,甚至消化能力都不好了,這其實就是體內濕熱重導致的。
濕氣可分成外濕與內濕,外濕(與環境相關)的形成是因為夏季雨水較多,如果居處的環境通風不良或除濕不足,容易導致濕氣明顯;內濕(與體質、飲食相關)的形成則多由嗜酒或過食生冷,以致脾胃功能較差,進而生濕。另外如果缺乏運動,也會導致氣血不暢,進一步使得內濕加重,可能產生胸悶不舒、小便不利、食欲不振、或大便塘泄等癥狀。
3種中草藥祛濕熱解暑氣效果好
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中醫是我國古代醫術智慧流傳下來的一顆明珠,中草藥便是古人留給我們現代人的一筆巨額財富。夏天快到了,天氣炎熱濕度大,人體容易收到濕邪的侵襲,這里推薦3種中草藥,可以幫助人體有效祛除濕邪,一起來看看。
1、蒼術
功效主治
燥濕健脾,散寒祛風,明目。用于脘腹脹滿,濕阻中焦,水腫,泄瀉,腳氣痿躄,風寒感冒,風濕痹痛及夜盲。
質地氣味
茅蒼術質堅實,氣香特異,味微甘、辛、苦。北蒼術質較疏松,香氣較淡,味辛、苦。
2、厚樸
功效主治
燥濕,消積,除脹,平喘。用于脘痞吐瀉,濕滯傷中,腹脹便秘,食積氣滯,痰飲喘咳。
質地氣味
干皮質堅硬,不易折斷;根皮質硬,較易折斷;枝皮質脆,易折斷。氣香,味辛辣、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