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從痰論治,辨證取穴
針灸治痰指通過針刺療法消除痰邪或祛除生痰病因的方法,可細分為化痰、滌痰、豁痰、消痰4種方法。化痰法為治痰的基本方法。
1.化痰法
處方:化痰方:中脘、內關、公孫、列缺、豐隆。
方義:中脘為胃之募穴,又為腑會穴,健脾和胃,行氣化痰;內關為心包經絡穴,可清心開竅、寬胸理氣,加強中脘開胃化痰作用;公孫為脾經絡穴,與內關相配,為八脈交會穴之一,可治胃、心、胸之疾,脾為生痰之源,公孫健脾養胃,促進運化,減少生痰之源,治痰之本;列缺為肺經絡穴,宣通肺氣,理氣化痰;豐隆為胃經絡穴,是健胃化痰的經驗穴。
臨床應用:化痰法可用于各種由痰而引起的病癥和水液代謝功能失調出現的痰涎。中風中經絡、眩暈、梅核氣、呼吸系統疾病等常采用化痰法。
2.滌痰法
處方:滌痰方:由化痰方加天樞穴組成。
方義:天樞為大腸經募穴,具有清瀉陽明腑實之功,可加強化痰方瀉下通便之效。
臨床應用:多用于實證,具有泄熱通便作用。
3.豁痰法
處方:豁痰方:在化痰方基礎上加人中、涌泉。
臨床應用:用于昏迷或某些神志失常的患者,如中風中臟腑的閉證、癲狂等,具有開竅之功。
4.消痰法
處方:消痰方:在化痰方基礎上,治療瘰疬時,使用6寸金針,沿多氣多血之手陽明大腸經由曲池透臂臑;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等痰瘀互結之有形實邪,用賀氏火針點刺局部。
臨床應用:多用于氣滯痰凝、痰瘀互結而聚積成形的病癥,如瘰疬、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等。可調和氣血、激發經氣、消痰散結化瘀。
五、治痰法應用
1.中風
中風病因不外風、火、痰、虛四端。風痰流竄經絡,氣血不通,為中風偏癱常見病機。以中脘、內關、豐隆、公孫為主穴,加上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解溪,亦可加環跳、陽陵泉、懸鐘等穴。中臟腑則加人中、涌泉、手足十二井穴。涌泉強刺,瀉風痰上壅,息風潛陽,對中臟腑之閉證有效;十二井穴三棱針點刺放血,醒腦開竅,更能緩解氣血并逆于上之勢。
2.眩暈
眩暈發病機制與中風類似,亦可概括為風、火、痰、虛四端。根據朱丹溪所云:“頭眩,痰夾氣虛并火,治痰為主,加補氣藥及降火藥。無痰不作眩,痰因火動。”治療原則以清熱瀉火、息風化痰為法。取風池、中脘、內關、豐隆、公孫。風池可清上逆之火。
3.癲狂
病機多為肝氣郁結、情志失調,或心脾兩虛,或陽明熱盛、痰郁化火。癲證經久,痰郁化火,可出現狂證;狂證既久,郁火得到宣泄而痰氣留滯,又可出現癲證。癲證治以疏肝解郁、理氣化痰;狂證以清心瀉火、開竅豁痰為法。在治痰方基礎上,癲證加合谷、太沖;狂證加人中、涌泉、大椎、身柱、長強。合谷、太沖合而為“四關”,可疏肝解郁、鎮靜安神、清心開竅;人中、大椎、身柱、長強為督脈穴,督脈總督一身之陽,凡由陽氣過亢引起的病變,均可刺之泄其邪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