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
此病是現代工作學習中的常見疾病,手法主要以放松頸肩背部肌肉為主。頸型頸椎病是常見的,也是此套手法治療的重點。通過對頸肩背部肌肉的按摩,達到緩解肌肉緊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癥狀的目的。如出現其他類型的頸椎病的癥狀,則必須進行各項檢查,了解疾病的發展程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從中醫的角度看待頸椎病
中醫學理論上雖然沒有“頸椎病”的病名,但是由于頸椎病的癥狀和中醫的“痹證”“痿證”“頭痛”“眩暈”“項強”等很近似,醫書中也有所謂“骨錯縫,筋出槽”等描述。
《黃帝內經·素問》中對痹證有如下描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中醫根據癥狀和部位,還將痹證分為筋痹、脈痹、骨痹、皮痹和肌痹。在這些描述中也包括了對頸椎病的描述。
在中醫學上,頸、肩、臂痛等癥基本被視為“痹證”,通常認為其病因是由于外傷、氣血不和、風寒濕邪侵襲、經絡不通等所致,頭暈、目眩、耳鳴則和痰濁、肝風、虛損相關。中醫認為,頸椎病的主要病機是肝腎虧虛,精髓不足,氣血衰少,盤骨失于濡養,風寒濕邪易于驟襲,痹著經絡,氣滯血瘀。
中醫還認為,對頸椎病的治療不僅要著眼于頸、肩、背、臂等身體局部,還要有機地聯系經絡、臟腑、氣血等,進行整體的辨證施治,并將脾、肝、腎等內臟的功能和肌肉、筋骨、關節功能有機結合,注重二者之間的互相影響、相互促進的作用,故而中醫將頸椎病分為風寒濕痹、氣血虛弱、肝腎不足、經絡受阻、痰濕困阻及外傷等不同類型。
基于中醫對頸椎病的上述認識,在治療頸椎病上形成了外用藥物、針灸療法、外治手法以及內治療法等一整套措施。中醫師會根據患者不同的病因、脈象和證象,采用不同的施治原則、不同的用藥以及不同的施治方法,尤其是中醫治療中內外并重的原則區別于現代醫學的治療方法,即不但注重局部、整復錯位、松弛肌肉、伸展筋脈,而且更加注重疏通經絡、調節內臟的整體康復。因而,中西醫結合治療或中醫治療頸椎病成了頸椎病治療中有中國特色的“絕活”。
貼心提示
1.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余時,做頭前屈、后伸和左右側屈運動以及上肢的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于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2.改掉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
3.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4.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進行頸肩部肌肉的鍛煉。
5.注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結語:對于頸椎病,我們要治療的話,首先先要清楚是哪種類型的,因為臨床上頸椎病被分為6類型的。而按摩也是治療頸椎病的好方法,看完之后你或許也會發現的吧。除此之外,我們平時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