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是非常講究的,比較好的養生方法就是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正確的養生方法。那么,首先你就要先知道自己是什么體質,常見的體質有哪些,不同體質對應的保健穴位又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吧。
雖然我們現在很多人都重視養生了,但是你真的養對了嗎,你的養生方式到底對不對呢?什么樣的養生方法才適合你呢?一起來看看吧。
其實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所選擇的養生方法側重點也都不盡相同,只有找對方法養生,我們才可以更加的健康,那么你是什么體質的人的,你又該怎么養生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血虛質
如果你是血虛體質,那么就要注意補血了,如果你下蹲起立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頭暈眼花的話,就要注意了,可能你就是血虛質了。
顧名思義,“血虛質”就是人體血液質和量不足的狀態,因此“血虛質”們除了容易頭暈,也比其他體質的人更容易患貧血和出血性疾病、消化道疾病——比如習慣性的便秘。女性則容易患不孕、功能型子宮出血等。
食補:既然血不足,就要多吃補血和活血的食物。菠菜、豬肝、黨參、黃芪、羊肉、桂圓、紅棗、粳米、芝麻都是很好的日常選擇。
運動:血虛質的人運動有一個原則,就是避免大運動量,醫生建議可以做一些重復低運動量,節奏較為緩和的項目,如快步走和瑜珈,當然,也要按照自己的情況控制每次的活動量。
二、氣虛質
如果你的體質是氣虛型,那么我們在養生的時候,就應該側重補氣,是否有一天,你突然意識到自己說話的時候一直呼吸短促,天一冷就手腳冰涼,或者特別喜歡安靜?這些都是中醫所謂“氣虛質”的表現。
食補:既然是“氣虛”,膳食原則當然就是“益氣”。在日常食物之外,人參、黃芪、山藥、蓮子、大棗、茯苓等等都是不錯的補充。注意盡量少吃油炸食物,少喝湯水。同時注意少吃多餐,避免給本已虛弱的內臟太大壓力。
運動:總體來說,氣虛質的人鍛煉宜采用低強度、多次數方式;不宜做大負荷運動和出大汗的運動,盡量避免猛力和做長久憋氣動作,以免“耗損元氣”。可做一些柔緩的運動,如在公園、廣場等空氣清新之處散步、打太極拳等,并持之以恒,這是氣虛質調理的關鍵,你準備好了嗎?
三、陰虛質
如果我們是陰虛體質的人,那么就需要注意積極的養生。冬天對于陰虛質的人來說,似乎不算太難過,因為他們普遍怕熱不怕冷,耐冬不耐夏。這也是容易形成誤會的一種體質——陰虛質大多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潑,加上“不怕冷”,往往被視為“火氣旺”、身體好。然而,中醫理論可不這么理解。陰虛質指的是體內津液精血等陰液虧少,陰不制陽,陽熱之氣相對偏旺而生內熱,簡單地說,就是“內火旺”。
食補:陰陽是對立制約的,偏于陰虛者,由于陰不制陽而陽氣易亢。腎陰是一身陰氣的根本,陰虛應多食滋補腎陰食物,以滋陰潛陽為法。如芝麻、糯米、綠豆、烏賊、龜、鱉、海參、鮑魚、螃蟹、牛奶、牡蠣、蛤蜊、海蜇、鴨肉、豬皮、豆腐、甘蔗、桃子、銀耳、蔬菜、水果等。這些食品多甘寒性涼,有滋補機體陰氣功效。也可適當配合補陰藥膳有針對性地調養。陰虛火旺的人,也要注意少吃辛辣之品。
運動:如果是陰虛的話,我們運動的時候可以做一些中小強度、間斷性身體練習,比如太極拳等等。聯系的時候,要控制好出汗,需要及時的給身體補充水分才可以。
四、陽虛質
如果我們是陽虛體質的話,那么做好保暖的工作,慢慢的溫補才是良策。白白胖胖并不代表健康。如果你看上去白白胖胖,但覺得自己怕冷,特別是腰和背怕冷,手腳也總是冷冷的,卻很容易出汗,那你或許就是中醫所說的“陽虛質”。
食補:對于陽虛質來說,“補陽”自然是第一位的,而“補陽”又多從補腎入手。值得注意的是,應該慢溫、慢補,緩緩調治,同時兼顧脾胃。中醫所謂“腎陽為根,脾陽為繼”,說的就是只有脾胃健運,才能“化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本”。適當多吃些溫陽的食物,以溫補脾腎陽氣為主。如羊肉、豬肚、雞肉、帶魚、狗肉、麻雀肉、鹿肉、黃鱔、蝦、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茴香等。平時少食生冷黏膩之品,盛夏也不要過食寒涼。
運動:陽虛,就要以振奮、提升陽氣的鍛煉方法為主,如短距離跑和跳躍運動、跳繩等。不過按照中醫理論,得特別注意別大量出汗.
五、瘀血質
如果自己是血瘀體質的人,那么一定要注意將重點放在舒暢血氣上面,總覺得自己臉色不好?面色晦暗,皮膚偏黯或色素沉著,還經常有瘀斑,容易疼痛,眼眶黯黑,嘴唇黯淡甚至發紫,皮膚也總是干干的。——聽起來像化妝品廣告的開頭?但這些狀態靠化妝品肯定是無法解決的。這種體質在中醫里叫做“瘀血質”,是體內有血液運行不暢的潛在傾向或瘀血內阻的病理基礎,以血瘀表現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因此,如果僅僅臉色不好還不能確認,你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是不是質黯有瘀點或片狀瘀斑,舌下靜脈是不是曲張著。瘀血質的人往往性格內郁,很容易心情不快甚至煩躁,同時還急躁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