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宮穴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處。主治耳鳴,耳聾,聤耳,聾啞,癲狂,齒痛,及神經性耳聾,中耳炎,外耳道炎。
聽會穴位于面部,當耳屏間切跡的前方,當聽宮直下,下頜骨髁突的后緣,張口有凹陷處。《百癥賦》中“耳聾氣閉、全憑聽會、翳風”。主治耳鳴,聤耳,齒痛,口眼歪斜,突發性耳聾,中耳炎,外耳道癤,顳關節功能紊亂,腮腺炎,牙痛,咀嚼肌痙攣;面神經麻痹,腦血管后遺癥。
翳風穴位于耳垂后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日:若人患耳即成聾,下手先須覓翳風。主治耳聾耳鳴,頭痛牙痛,腮腺炎,下頜關節炎,口眼喎斜,笑肌麻痹,甲狀腺腫,面神經麻痹。
7、點擊少海穴、俠溪、解溪穴各3分鐘
第一步,點擊少海穴,屈肘,當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點擊時可在肘橫紋尺側紋頭凹陷處取穴。亦可直接拍打肘關節內側,少海穴為心經合穴,海為諸川之匯,深闊無量。在人身以少陰為六經之里。其所治癥為表表里虛實寒熱以及七情志意等病,本穴治癥,極為夏雜,牽及多經之病,有如眾癥來歸者,故曰“少海”。一般拍打1-3分鐘。
第二步,點擊俠溪穴,該穴位于足背外側,位于足背第四、五趾之間的趾縫端,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主治疾病頭痛,眩暈,驚悸,耳鳴,耳聾,目外眥赤痛,頰腫,胸脅痛,膝股痛,足跗腫痛,瘧疾。
第三步,點擊解溪穴,位于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踺與趾長伸肌腱之間。主治神經系統疾病、運動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以及高血壓等。
8、按揉外關穴
外關穴為“聰耳神穴”,為三焦經之絡穴,它在腕背橫紋上2寸,尺橈骨中間,與內關相對。外關早見于《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為手少陽之絡,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維脈三焦經。有清熱解毒、解痙止痛、通經活絡之功。按摩外關穴具有充實三焦元陽之氣,引導元氣出納運化于一身的效果。這個穴位瘀阻的時候,會引起耳膜弛緩不收,塌陷的耳膜就無力恢復常態。防治老年人聽力下降、耳鳴、耳聾、腰背酸痛等癥狀。
9、按揉合谷穴120下
大拇指豎直,大拇指有兩節,中間這個紋叫指橫紋,用右手的指橫紋放在左手虎口的線上,然后把大拇指彎曲,大拇指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合谷穴。所謂面口合谷求,即頭面五官的疾病,可按摩合谷穴。合谷穴鎮靜止痛,通經活絡,清熱解表。主脈浮于表,傷寒大渴,發熱惡寒,頭痛脊強,耳聾,下齒齲,喉痹,面腫,唇吻不收,口噤不開,偏正頭疼,偏風,風疹,腰脊內痛。
10、摩擦腰腎
雙手放在腰眼部位,從上向下摩擦腰腎,從腰部向下斜擦至尾閭處(長強穴),再回頭從腰部反復搓起。摩擦腰腎可補腎壯腰和加固元氣,還可以防治腰酸,一般36遍左右。
11、雙拳按摩腰眼
雙手輕握拳,用拳眼緊貼腰部旋轉按揉腰眼(位于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開3~4寸的凹陷處),一般1分鐘左右;
12、拍打命門、腎俞穴
第一步,用雙拳拳眼或雙手掌心輪流敲打或拍打命門,拍打時,身體略微前傾,便于拍打,一般拍打八十一下,所謂“九九打”。
第二步,雙手半握拳以拳背或雙手掌心輪流敲打或拍打左右腎俞穴,身體略微前傾,便于拍打,右手敲打或拍打左腎俞穴,左手敲打或拍打右腎俞穴,一般為九九打,左右腎俞穴各拍打八十一下。
結語:看到這里,大家對于耳聾耳鳴是不是了解一些了呢,中醫是如何看待耳鳴耳聾的,你也了解了吧。想要改變這些情況,我們可以通過穴位按摩的方法以及中醫藥膳方來調理的哦,你可以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