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突然襲來的牙痛,可以通過按摩合谷穴和頰車穴得到緩解。合谷穴位于虎口處,用一只手拇指的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只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頰車穴位于頜骨邊角向鼻子斜方向約1厘米處。
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就是頰車穴。用拇指按住穴位,由輕漸重按壓1~2分鐘,可起到解痙止痛的作用。
實性牙疼(牙疼劇烈)時可以配合按摩內庭穴,于足背第二三趾間縫隙處。
虛性牙疼(牙疼時隱時現)時配合按摩太溪穴,位于腳踝踝骨尖與跟腱之間的中點凹陷處。
按摩牙齦,牙齒更健康
每天晚飯后洗凈手指,用食指上下旋轉按摩牙齦,排除齦溝及牙周分泌物,可改善牙齦內血液循環,提高牙周組織抵抗力。堅持這種方法還可有效防止牙周病。
每日叩齒30下,牙齒更堅固
茶水漱口
每次飯后用茶水漱口,讓茶水在口腔內沖刷牙齒及舌兩側。這樣可清除牙垢,提高口腔輪匝肌和口腔粘膜的生理功能,增強牙齒的抗酸防腐能力。
保持口腔清潔
要堅持每天早晚用溫水刷牙,臨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此外,一日三餐后要用清水漱口,漱口時要借用水的沖力盡量將牙縫中的食物殘渣清除。如嵌得很緊,也可用牙簽除掉。應定期去醫院除去牙面上的結石,以防止牙周炎的發生。
飲食護齒
蛋、水果、蔬菜、排骨湯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經常食用有益堅齒。人體攝取蛋白質不足,易患齲齒病。此外,飲食時要注意保護牙齒,如忌過多食用酸辣食物,以防牙釉受侵蝕而破壞。
正確咀嚼
咀嚼的正確方法是交替使用兩側牙齒。如經常使用單側牙齒咀嚼,則不用一側缺少生理性刺激,易發生組織的雇用性萎縮,而常咀嚼的一側負荷過重,易造成牙髓炎,且引起面容不端正,影響美觀。
用力咬合
每次排尿時,滿口牙齒用力咬合,每溺必做而不間斷。這樣可促進口腔粘膜的新代謝及牙齦的血液循環,鍛煉咀嚼肌,增強牙齒的功能。
鼓肋漱口
每天做一兩次閉口鼓腮漱口動作,并將舌頭左右轉動,這樣能使唾液分泌增多,使牙面、牙縫和口腔粘膜受到一定的沖洗和刺激,可使口腔自潔,保護牙齒健康。
大文豪蘇軾到晚年時仍擁有一口好牙,據說他有一個陪伴一生的好習慣——每天叩齒30下。中醫養生學家認為叩齒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護牙方法——閑暇時或三餐后,讓上下牙齒有節奏地碰撞,略聞聲響,連續30下,既可以活動面部肌肉,又可以保護牙齒。中醫還建議人們在大便時閉目、叩齒,以達到堅固牙齒的作用。
結語:原來牙齒變得松動和我們的氣血有很大的關系啊,是不是你也沒有想到呢,保護牙齒是非常有需要的,因此,我們一起要補氣血。牙齒和腎也是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哦,看完本文,你應該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