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而且現在不管是青年人,還是老年人,血壓高的現象也非常多。你不要小看它,其實高血壓也是非常危險的,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血壓高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夠降下來呢?一起來看看吧。
高血壓病又被稱為原發性高血壓,主要是以動脈血壓升高,特別是舒張壓持續升高為特點的慢性血管疾病,近年來,高血壓患者也不斷的再增加。
臨床上凡收縮壓等于或高于21.33kPa,舒張壓等于或高于12.6kPa,具有二者之一項者即可診斷為高血壓。
患者伴有全身癥狀如頭痛、頭暈、頭脹、耳鳴、眼花、失眠、心悸等,其中頭痛及頭暈為本病常見癥狀,也可見頭部沉重、頸項板緊感。本病為一種嚴重危害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40歲以上增高迅速。
高血壓病是高級神經活動障礙所引起的疾病。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精神緊張、憂思郁結,或多食肥甘、飲酒過度,使肝腎陰陽失去平衡所致。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有一定的遺傳性。
我們在治療高血壓方法,除了能夠使用一些降壓藥之外,中醫刮痧方法也是非常不錯的,效果也是有的。
刮痧取穴部位
百會(頭頂部)。
天柱(項部,啞門穴向外旁開1.3寸處)。
風池(項部,風府穴兩旁凹陷處)。
肩井(肩胛骨與鎖骨中間、缺盆上)。
風市(膝上七寸,在腿外側正中線上)。
曲池(屈肘時,肘橫紋外端凹陷處)。
人迎(頸部,平結喉兩旁一寸五分)。
足三里(外膝眼穴下三寸)。
降血壓常用的3個中醫小方法
現在的氣溫溫差比較大,人的血壓也容易受到波動,中醫建議,患者一定要密切的關注自己的血壓,做好降壓及穩壓。如果血壓波動太大的話,就會導致腦出血、鼻出血等多種病癥發生,嚴重的時候還可能死亡。
中醫認為,春季對應肝,肝氣、肝陽在春季容易上亢。肝之陽氣上亢時,人常常表現為面紅目赤、頭昏腦漲等,此時量血壓,會發現血壓升高。另外根據季節和臟腑、臟腑和血壓的關系,中醫對春季血壓升高及血壓上下波動的治療,從平肝潛陽入手。
喝菊明茶
菊花6克,決明子3克,開水沖泡,當茶頻飲,喝完可續水,每日1劑,一般連續飲用3~5天。決明子和菊花都是入肝經的良藥,可以清肝火、潛肝陽,對眩暈、頭痛、眼漲者有良好的效果。需要注意,此藥茶不適宜胃寒者長期飲服,血壓穩定即可停飲。
服中成藥
中成藥天麻鉤藤顆粒,由天麻、鉤藤、石決明、梔子、黃芩、杜仲、桑寄生、首烏藤等藥物組成,具有平肝熄風、清熱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所引起的頭痛、眩暈、耳鳴、眼花、失眠等,每次10克,每日2~3次,連續1周。
專家提醒,每天要堅持吃藥,不可擅自增減或停用,還要注意保暖,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以免引起血壓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