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頸椎病相信我們大家都是了解的,這是一種常見的疾病,而且還越來越年輕化。其實,頸椎病的出現,和我們平時的坐姿有很大的關系。那么對于頸椎病,我們有什么辦法能夠治療呢?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這和我們長時期坐著不動有很大的關系,而且你會發現,現在患有頸椎病的人是越來越多,所以人們對于如何治療頸椎病也變得更加的關注了。
從中醫的角度看待頸椎病
中醫學理論上雖然沒有“頸椎病”的病名,但是由于頸椎病的癥狀和中醫的“痹證”“痿證”“頭痛”“眩暈”“項強”等很近似,醫書中也有所謂“骨錯縫,筋出槽”等描述。
《黃帝內經·素問》中對痹證有如下描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中醫根據癥狀和部位,還將痹證分為筋痹、脈痹、骨痹、皮痹和肌痹。在這些描述中也包括了對頸椎病的描述。
在中醫學上,頸、肩、臂痛等癥基本被視為“痹證”,通常認為其病因是由于外傷、氣血不和、風寒濕邪侵襲、經絡不通等所致,頭暈、目眩、耳鳴則和痰濁、肝風、虛損相關。
中醫認為,頸椎病的主要病機是肝腎虧虛,精髓不足,氣血衰少,盤骨失于濡養,風寒濕邪易于驟襲,痹著經絡,氣滯血瘀。
中醫還認為,對頸椎病的治療不僅要著眼于頸、肩、背、臂等身體局部,還要有機地聯系經絡、臟腑、氣血等,進行整體的辨證施治,并將脾、肝、腎等內臟的功能和肌肉、筋骨、關節功能有機結合,注重二者之間的互相影響、相互促進的作用,故而中醫將頸椎病分為風寒濕痹、氣血虛弱、肝腎不足、經絡受阻、痰濕困阻及外傷等不同類型。
因此,通過中醫對頸椎病的認識,我們現在在治療頸椎病上,不僅有外用藥物、外治手法還有針灸療法以及外治手法等措施。
中醫師會根據患者不同的病因、脈象和證象,采用不同的施治原則、不同的用藥以及不同的施治方法,尤其是中醫治療中內外并重的原則區別于現代醫學的治療方法,即不但注重局部、整復錯位、松弛肌肉、伸展筋脈,而且更加注重疏通經絡、調節內臟的整體康復。因而,中西醫結合治療或中醫治療頸椎病成了頸椎病治療中有中國特色的“絕活”
足底按摩治療頸椎病
人的頸椎就像機器里面的螺絲釘,也會磨損退化的。 如果不注意保養,它會提早衰老。
頸肩的保養應該從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開始,結合簡單有效的按摩,運動,持之以恒堅持下去,會有神奇的效果哦。
你知道嗎,我們的腳底上有身體全部器官的反射區哦。
頸肩在足部的反射區:雙足拇指指腹根部橫紋處,和雙足外側第五趾骨中部(足外側突出點中部)。
頸肩肌肉反射區:雙足底肢趾后方2厘米寬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