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能疏通經絡、活血散淤、松解粘連、潤滑關節,可以使突出的髓核縮小,改變突出物與受壓神經根的位置關系,減輕神經根所受的壓迫;可以調節關節紊亂,解除小關節滑膜的嵌頓;還能減輕肌肉痙攣,緩解疼痛。推拿的時機和方法很有講究。
急性期患者,應以臥床休息為主,配合腰背部軟組織松解手法,能減輕疼痛,一般不做腰部旋轉復位和斜扳手法。慢性期則以手法治療為主,可先松解腰背部軟組織;待肌肉放松后,實施腰部的定點旋轉復位或斜扳手法。年老體弱者以腰背部軟組織松解手法為主,一般不做旋轉復位。
針刀療法
針刀療法是一種將針刺療法與手術刀法相融合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用小針刀挑、撥痛點,通過剝離軟組織粘連,疏通經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的效果。此療法操作簡單、創傷小、效果好,但有術后發熱、局部可能感染的顧慮,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患、皮膚病、血液病、年老或年幼者禁用。
針灸
針灸秉承辨證施治、循經取穴的原則,著重調整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因為這兩條經脈經過腰背部,針刺這兩條經脈上的俞穴,能緩解疼痛。常用的穴位包括華佗夾脊穴、環跳、承扶、陽陵泉、委中等俞穴。針法的選擇上,須根據證型采用補、瀉、溫通、活血等方法。
中藥內服、外用、足浴
口服中藥,必須以辨證施治為原則,根據不同證型采用相應的方藥,如風寒濕困型,應祛風散寒利濕,溫經通絡止痛,可用獨活寄生湯加減;肝腎虧損型,偏陽虛者,應溫腎,用金匱腎氣丸加減;偏陰虛者,則補腎滋陰,用六味地黃丸加減。如果屬于氣滯血淤型,則行氣活血,破淤散結,可用身痛逐淤湯加減。
中藥外治,目前采用中藥離子導入的方法,即外噴活血通絡的藥物,然后接入導入儀,讓藥效滲入體內。中藥足療則用紅花、川椒、艾葉、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威靈仙、川草烏,水煎后,放入足療儀泡足,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時。
除了上述方法,中醫還有灸法、火罐、敷帖等手段,可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選擇運用。
綜上所述,中醫治療腰椎盤突出手段多,療效確切,病人易于接受,且副作用小,預后良好,在治療期間能明顯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有關如果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以及恢復期我們有什么辦法能夠有利于康復的知識,看完之后,你是不是了解了呢?但是小編提醒大家,做這套動作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