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
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主治病癥:腹痛,腸鳴,腹脹,泄瀉,遺精,遺尿,疝氣,失眠,神經衰弱等。
日月穴、期門穴、陽陵泉穴
用手輕輕按摩這些養肝補脾的養生穴位,可疏肝利膽
日月穴
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一個主要穴道之一,取該養生穴位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日月穴位于人體的上腹部,乳頭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處“期門”之下,第七肋間隙中。(或乳頭直下,第七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期門穴
為肝經的上一穴,主治疾病:胸脅脹滿疼痛,嘔吐,呃逆,吞酸,腹脹,瀉,饑不欲食,胸中熱,喘咳,奔豚,瘧疾,傷寒熱入血室。
陽陵泉穴
位于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該養生穴位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按摩此養生穴可治療慢性胃炎、胃痛等。
保持良好習慣
首先一定要端正自己的睡覺姿勢,不要趴在桌子上、或者斜靠著椅子睡覺,這樣比較容易流口水,要調整為正確的睡姿,平躺在床上睡覺,或者微微向右側臥睡覺。
睡覺之前好不要吃東西,同時要刷牙或者漱口,配合壓線之類的工具清潔口腔,建議晚上刷完牙之后再用漱口水漱一兩分鐘,一定要保證嘴里沒有甜咸等味道。
如果上下牙齒位置不正也可能會引起睡覺流口水,好去檢查一下自己的牙齒是否有畸形存在,如果有的話盡快做牙齒矯正。
補益脾胃,堅持下來將避免流口水的情況。
中藥調理
1、中氣(脾氣和胃氣合則是中氣)不足之人,即脾胃不和之人易流口水,癥狀是:不思飲食,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言懶語,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
治法:健脾益氣、和胃降逆
方藥: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黨參20g,茯苓15g,白術15g,半夏15g,陳皮10g,木香10g,砂仁10g,甘草6g,水煎服,日一劑,分三次服。日常生活中可以進食山藥燉排骨及蓮子羹。
2、脾喜燥惡濕,脾被濕困,脾氣不能上升而下陷之人易流口水,癥狀是:頭目眩暈,神疲乏力,腹脹滿悶,便溏泄瀉,舌苔白膩。
治則:溫中健脾除濕。
方藥:理中湯合二陳湯加減。
結語:原來成年人經常流口水還有脾虛有關的哦,因此想要改善這情況的話,那么就要調理好自己脾虛哦。中醫調理脾虛的方法有很多中,上文小編給打擊介紹了很多種方法,大家可以試試哦,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