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耳鳴
1、體針治療
《內經》有關耳聾耳鳴的治療主要體現在針刺方面。一般取手足少陽經穴為主,結合辨證循經取穴,以針感傳至內耳者佳。
常規取聽宮、翳風、中渚、頰溪等穴為主,肝膽火旺者配太沖、丘虛。
外感風邪配外關、合谷。
腎氣虧虛配太溪、關元。
痰熱郁結配豐隆、勞宮。
2、灸法治療
灸法可使艾火熱力沿耳道直達鼓膜及鼓室,對中耳炎引起的耳部疼痛及堵塞感等癥狀亦有明顯改善作用。
將石菖蒲、郁金、半夏、冰片合生姜汁制成直徑4cm,厚0.5cm的藥餅,分別放于聽宮、聽會、完骨、天柱,其上放置艾2炷,每穴各灸6壯,治療耳鳴。
3、電針治療
用電針聽宮、聽會、翳風、風池等主穴,配合磁珠耳壓耳穴神門、肝、腎、脾、皮質下、內耳等及聽宮穴,治療神經性耳鳴。
電針能夠提高療效的原因可能有三種
一是電針的穴位靠近耳部,在治療中深刺重手法,加上不間斷的電流刺激,大大提高了針刺的局部治療效果。
二是耳部肌肉有節律的收縮,引起耳部血管的舒縮,加快了耳部的血液循環,促進耳部炎癥的吸收,為耳神經的康復提供了物質基礎。
三是電流會產生電場,從而使耳部組織中的離子發生定向運動,產生正負離子極化共振過程,促進了聽神經纖維的再生。
4、穴位注射
一般取聽宮、聽會、翳風、完骨、腎俞等,用維生素B1、維生素B12、丹參注射液、黃芪注射液、鹽酸普魯卡因等行穴位注射,每次兩側各選一穴,耳周穴可交替使用,隔日一次。
穴位注射能長時間保持針感,同時發揮藥液營養和刺激作用,能很好的調整經絡的氣血運行、營養神經、改善局部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