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取手太陰、陽明、少陽經穴為主。毫針淺刺用瀉法。
處方:大椎、曲池、合谷、魚際、外關。
體針基本方法
①風寒型
風池、迎香、列缺、外關。
②風熱型
風池、大椎、曲池、合谷。
隨癥配穴
頭疼加印堂、太陽。肌肉酸痛加肩井、風門。
咽痛加魚際、商陽。
耳穴
肺、氣管、內鼻、神門、三焦。
選穴說明
風寒外感肺系、竅道,治療以太陽、陽明、太陽經血為主。
風池為足少陽、陽維之會,具有解表作用,可通用于各種感冒。
外關是手少陽之絡,通于陽維脈,以祛風散寒的力量,配列缺宣肺兼疏風。
風熱型,用大椎以清熱,配曲池、合谷以解表泄熱。
鼻塞、流涕刺迎香,頭痛刺印堂、太陽,肌肉酸痛加肩井、風門,均屬局部選穴。
咽痛刺魚際、商陽出血,屬循經取穴。
操作方法
先取風池、迎香,施以捻轉手法,使頭皮和鼻腔內有明顯感覺,對解除局部癥狀有效。
大椎直刺2㎝,捻轉使針感向背部擴散。余穴均用瀉法。留針30min,間歇行針。
每日一次,五次為一個療程。每日可治療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