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了天寒地凍的臘月,眼瞅著大寒也快到來,每年從冬至開始,便到了數九的時候。俗話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從一九過后,天氣就會變得越來越寒冷,而冬天是一個萬物蕭條的季節,往往還會伴隨著風霜雨雪,惡劣的天氣加上寒冷的氣候,常常會使人感到渾身冰涼,就算是已經穿上了厚厚的衣服也無濟于事,嚴重的甚至還會導致關節疼痛、胃部反酸。
不過也有俗語這樣說到:“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恰巧現在正處于伸不出手的三九時節,那么這個時候可以采取什么樣的方法來滋補身體,同時將這冰冷的寒意驅除出體外呢?
一、以溫為主
在冬季溫度普遍比較低的情況下,溫補無疑就成了一個很好的驅寒方法,所謂溫補其實就是中醫補法中的一種,一般是指用溫性的藥物或者食物對身體進行滋養。這種方法對于腸胃功能比較薄弱或者有食欲不振情況的人比較適合,而且生活中很多常見的食物都具是溫性的,如羊肉、牛肉、雞肉等肉類或者像栗子、核桃等果類。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其實每一個季節都有相對應的食物。所謂“虛者補之,寒者溫之。”冬天就要經常吃這些溫性的食物,這樣才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使從食物中攝取的能量大限度的儲存在體內,從而讓寒冷無法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威脅。
很多朋友盡管意識到了寒冷對于身體的潛在威脅,也知道需要多吃一些溫性的食物來保證身體的溫度,但是卻往往在剛入冬的時候就開始忙著服用各種補品、喝各種藥酒。自以為是有備無患,但其實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按照中醫的理論來說,在冬天剛開始的時候就進補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反而是到了三九時節再行進補之事宜才能取得佳的效果。這是因為三九寒冬正是一年中陰氣由盛轉衰的時刻,此時身體容易吸收外來的營養,大程度的發揮其滋補的效果。
二、護腎為輔
中醫認為冬主腎,意思就是說冬季是養生補腎的大好時節。況且腎是先天之本,只要腎元牢固那么就不用擔心寒冷的天氣對人體可能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