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較著者,加丹皮、黑山梔、紫珠草、醋制大黃,或配合十灰丸以涼血止血。
衄色紫黯成塊,伴有胸脅刺痛者,加參三七、血余炭、花蕊石、廣郁金以化瘀和絡止血。
氣陰耗傷證
夾有濕痰者,加姜半夏、橘紅、茯苓燥濕化痰。咯血量多者,加山萸肉、仙鶴草、煅龍牡、參三七,配合補氣藥,共奏補氣攝血之功。
兼有骨蒸盜汗,酌加鱉甲、牡蠣、烏梅、地骨皮、銀柴胡以益陰配陽,清熱除蒸。
納少腹脹、大便溏薄者,加扁豆、薏苡仁、蓮肉、橘白健脾之品,忌用地黃、麥冬、阿膠等過于滋膩的藥物。
陰陽虛損證
腎虛氣逆喘息者,配冬蟲夏草、訶子、鐘乳石攝納腎氣。
心慌者加紫石英、丹參、遠志鎮心安神。
五更泄瀉,配煨肉蔻、補骨脂補火暖土,并去地黃、阿膠等滋膩礙脾藥物。
1、陰虛火旺
癥狀:頭暈乏力,飲食減少,繼則咳嗽,胸痛,氣息不利,自汗盜汗,時潮熱,形體瘦弱,顏面少澤而兩顴潮紅,舌紅,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養肺固金。
方藥:黨參20克,黃精25克,生地20克,二冬40克,沙參25克,百合20克,貝母10克,炙百部10克,當歸20克,桔梗25克,白前15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
按語:素體虛弱,相火內焚,營陰被耗。肺為火刑而勞蟲作害,故肺經損而空洞成。
至于骨蒸潮熱、自汗盜汗、胸悶氣短、咳嗽痰血等,乃肺癆固有癥狀。
緣于陰虛火旺,爍傷金液,營衛氣血無所不虧,俯臟經絡諸虛百損,故治以滋陰降火、補肺固金之法。
2、氣陰兩虛
癥狀:晝夜汗出不止,常伴惡風,心悸,干咳少痰,五心煩熱,失眠多夢,大便干燥,小便量少,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質紅干無苔,脈細數無力。
治法:益氣養陰。
方藥:黨參20克,北黃芪30克,熟棗仁9克,柏子仁9克,麥冬9克,北五味子6克,白芍15克,紅棗12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
按語:肺癆日久,耗氣傷陽,陽損及陰,進而導致陰陽兩虛,陰虛不能內守,陽虛衛外不固,因而晝夜汗出不止,自汗盜汗。
兼見心悸、五心煩熱、失眠多夢、干咳少痰、大便干燥、小便量少、舌質紅干無苔、脈象細數無力等心肺陰津虧虛之象。
方中用大劑量參芪以益氣固表,使衛外固密而汗自止。以熟棗仁、柏子仁、麥冬養心安神,使心悸、失眠、夢多等癥解除。
更以五味子、白芍、紅棗、炙甘草等酸甘合用,具有“酸甘化陰”之意。
諸藥合用,使衛表得固,心肺之陰得復,則自汗、盜汗得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