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曰:“少陽膽氣不舒,而風邪乘之,火不得散,故生此病”。即明中耳炎一癥,蓋因患者肝膽失調,清氣不舒,風毒熱邪趁勢入侵體內,循少陽經絡上蒸,以致熱郁血絡,邪毒侵耳,炎灼鼓膜,以生炎癥。
滴耳液
具體使用方法是:病人取坐位或者臥位,耳朵朝上,將耳朵向上方輕輕牽拉,向外耳道內滴入藥液3-4滴,然后手指輕按耳屏數次,促使藥液經鼓膜穿孔流入中耳。
此方法療效一般,而且這種滴耳治療方法容易引起患者眩暈,治療不徹底,很容易復發。
內服中藥,內服藥丸。
需經過腸胃、肝腎再到耳朵患處,見效緩慢,內服藥物需要肝腎代謝,對臟腑造成一定的負擔。且非直接接觸中耳炎患處,針對性給藥,所以藥效很不顯著。
耳貼
屬于保健品的萬金油,甚至暈車也能用,談不上治療。只能輕微減輕患者的一些耳鳴癥狀,更談不上消炎排膿滅菌治療中耳炎。
中藥散劑治療的優勢
優點
可直接作用于病患處,無痛無風險,無任何毒副作用,可完成中耳炎的康復治療。
粘、洗
外耳道及中耳內如果有較多的膿汁存留,滴什么藥物都難以有效。因此清除膿液是治療的關鍵,可用棉簽仔細的擦拭,或用吸引器吸出。
如膿汁粘稠,不容易擦出時,可用3%雙氧水清洗,然后再用吸引器吸出或用棉棒擦拭。
吹耳
以紙卷成細管或用細塑料管攝入適量的”開竅清耳方“藥粉,吹入耳道深部。
中耳炎是一種常見的耳鼻喉疾病,引發中耳炎的原因有多,導致中耳炎的癥狀種類型也不同,對于不同的中耳炎類型我們就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有中藥治療和西藥治療方法,下面就向大家介紹中藥治療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
治法
祛痰利濕,活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