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癥狀
急性中耳炎在嬰幼兒當中較為常見,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聽力。很多人認為急性中耳炎是小毛病,并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終導致失聰的惡果。
所以專家提醒,當發現急性中耳炎癥狀后要及時接受治療。那么急性中耳炎早期癥狀有哪些呢?
對于耳朵流膿,許多人都認為沒什么了不起,是小毛病。
但事實上,由于人的耳部與頭顱內的腦膜很接近,中耳若感染發炎,可以通過血液循環或是通過內耳直接擴展到顱內,而引起顱內的并發癥,嚴重時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經檢查發現,在病灶已侵犯到腦部造成腦膿腫從而導致頭部劇烈疼痛,這個時候如果膿腫破裂則隨時有生命危險。
急性中耳炎發作會導致中耳分泌物增多,這些分泌物壓迫、刺激到鼓膜,還會出現耳道深部的疼痛,重者可出現搏動性痛或刺痛。放射至顳頂枕部可引起放射痛,這種疼痛多呈持續性、搏動性痛,伴耳嗚、聽力下降。
耳痛是急性中耳炎早期的臨床癥狀,耳痛劇烈,一旦鼓膜穿孔或切開引流后疼痛即減。
其次是耳聾、耳鳴、眩暈,這些癥狀早期均被耳痛所掩蓋,易被忽視。
全身癥狀視病人抵抗力和感染細菌的毒力而不同,常有畏寒、發熱、周身不適及食欲不振。
頭痛特點表現在發病初期,劇烈耳痛在先,然后向患耳同側的顳頂枕部放射,引起難以忍受的半側頭痛。直到鼓膜穿孔,膿汁溢出后,鼓室內壓力下降,耳內痛立刻緩解,頭痛也隨之減輕或消失。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急性中耳炎早期癥狀有哪些,相信大家對急性中耳炎癥狀有進一步了解了吧。一旦發現以上癥狀,要加以重視,及早就診,才能避免失聰的危險發生。
急性中耳炎以嬰兒及幼童在冬季多發,嚴重情況下可導致失聰。急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
侵入途徑有三條,經咽鼓管、外耳道或中耳。少數病例可能導致鼓膜穿孔。有一部分可能轉為分泌物更多的慢性中耳炎,并導致失聰及耳痛。
1、聽力減退
中耳炎的臨床表現為聽力下降、自聽增強。頭位前傾或偏向健側時,因積液離開蝸傳,聽力可暫時改善變位性聽力改善。積液粘稠時,聽力可不因頭位變動而改變。
小兒常對聲音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而由家長領來就醫。如一耳患病,另耳聽力正常,可長期不被覺察,而于體檢時始被發現。
2、耳痛
急性中耳炎的臨床表現為患者可有隱隱耳痛,常為患者的第一癥狀,可為持續性,亦可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顯。
本病常伴有耳內閉塞或悶脹感,按壓耳屏后可暫時減輕。
3、中耳炎的臨床表現多為低調間歇性
如“劈啪聲,嗡嗡聲及流水聲等。當頭部運動或打呵欠、擤鼻時,耳內可出現氣過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