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抑郁癥
抑郁癥這種心理病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疾病,抑郁癥患者每年都在增加,輕者情緒低落,重者會導致自殺,那么,中醫對抑郁癥有什么研究,中醫有治療抑郁癥的方法嗎。
抑郁癥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興趣減低,思維遲緩,悲觀無望,缺乏主動,自責自罪,飲食不香,睡眠障礙,多疑多慮,常伴有全身多系統的與客觀檢查不相符的多種多樣的軀體不適,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抑郁癥屬于中醫學“郁證”的范疇。郁證是由于情志不舒、氣機郁滯所引起的,以心情抑郁、情緒不寧、胸部滿悶,或易怒易哭等癥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郁”的提出源自兩千多年前的古典醫學著作——《皇帝內經》,其中對由于情志失調所引起人體臟腑、經絡、氣血津液、飲食情志的阻塞結滯等一系列變化都歸于“郁”,情志因素被看作是導致人體氣機失調的重要原因,所謂“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
抑郁癥發病病機是氣機郁滯,而氣機郁滯中又以肝氣郁結為核心,故有“治郁先治氣,調氣要先治肝”之說。中醫學五行中,肝屬木,因此《皇帝內經》中有“木郁達之”的治法,對臨床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后世醫家論治郁證多遵用此法。
中醫藥治療抑郁癥的特色是什么
中醫藥的辨證論治具有獨到的優勢,把癥與因統一起來,從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病變的相互關系和癥狀的特點,從整體上認識疾病的本質,循癥求因,而且講求治病必求于本。如,中醫認為肝主藏血、肝主疏泄,且“女子以肝為天”,女性多憂愁善感、情志不遂,加上女性獨有的生產、流產、月經失調等,容易引起氣血、精神的匱乏,而導致腦府失養,出現情志低落、思維遲緩等抑郁癥的癥狀。
中醫藥依據肝臟的生理功能,結合女性的特點,總結出疏肝養血調經的治法,對治療女性抑郁癥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青春期與老年期是抑郁癥的高發年齡,其中青年期是從兒童向成年的過渡時期,機體發生整體調整,心理素質不穩定,加上學業、就業等方面的壓力大,易憂思過度而氣機阻滯、郁結導致抑郁癥的發生;而老年人由于年齡的關系肝腎漸虧,出現多方面生理機理衰退,“精氣奪則虛”,精血不足、腦神失養,加上心理上的失落感,易形成抑郁癥。
而中醫藥依據老年人肝腎精虧的特點,總結出滋陰補腎養精的治法,對治療老年抑郁癥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體質的先天因素,中醫稱之為“先天稟賦”。先天稟賦不足者,體質贏弱多病,病者多煩憂,而且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精神和身體不能承受較大的壓力,易形成抑郁癥。中醫藥依據先天稟賦不足者體質虛弱的特點,總結出健脾益腎強體(“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的治法。這些對臨床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
總之,中醫治療抑郁癥是從不同個體四診收集癥狀和體征等資料,通過綜合分析,辨證論治,不但能改善抑郁癥患者的軀體癥狀,而且兼顧調理患者的體質。這種治療方法較之西醫學具有突出的特色和明顯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