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氣不足的表現
“腎氣”,是指腎精所化之氣,它反映了腎的功能活動,對人體的生命活動尤為重要。若腎氣不足,不僅早衰損壽,還會引發各種病癥,對健康極為不利。
在中醫理論中,“腎氣”是腎精生化之氣,反映了腎臟的功能活動。中醫認為,腎氣的盛衰與人體的生長發育及衰老有著密切關系,《黃帝內經》中就曾用腎氣來闡釋人體由生長發育而轉向衰老死亡的過程。《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女子到了七歲左右,男子到了八歲左右,因腎氣旺盛,促進了身體各部的發育成長;女子到了四十九歲左右,男子到了六十四歲左右,因腎氣的衰微,而呈現出衰老的現象。
由此可見,腎氣決定了人的生老病死,一個人要想健康、長壽,必須懂得補充腎氣。不過,補腎氣也要講方法,只有在腎氣不足的時候補充才有用,否則容易引出腎火,對健康也極為不利。經過我多年的觀察與研究,發現腎氣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8個方面,如果你發現自己符合其中一個現象,就說明你的腎氣不足了,需要補一補了。
1.愛吃味道濃的東西
現在社會上有越來越多的“吃辣一族”,很多人沒有辣椒就吃不下飯。這在中醫上怎么解釋呢?這主要是人的脾胃功能越來越弱了,對味道的感覺也越來越弱,要用味道厚重的東西將元氣調上來幫助運化,此時說明腎氣已經不足。
2.老年人小便時頭部打激靈
小孩和老人小便時有一個現象,就是有時頭部會打一個激靈。但是老人的打激靈和小孩的打激靈是不一樣的。小孩子是腎氣不足以用,腎氣、腎精還沒有完全調出來,所以小便時氣一往下走,下邊一用力,上邊就有點空,就會激靈一下;而老人是腎氣不足了,氣血虛,所以下邊一使勁上邊就空了。所以,老年人小便時一定要咬住后槽牙,以收斂住自己的腎氣,不讓它外泄。
3.每天17~19點發低燒
有些人認為發高燒不好,實際上發高燒反而是氣血充足的表現,小孩子動不動可以達到很高的熱度,因為小孩子的氣血特別足。人到成年之后,發高燒的可能性就不大了,甚至經常出現低燒的狀況,特別在下午17~19點的時候,很容易發低燒,這實際上是氣血水平很低的表現,表示腎氣已經大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