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是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會聽到的,也是常常會做的。而補腎的方法是非常的多的,有一些水果、飲食或是一些小方法、小妙招。那么你知道中醫怎么樣補腎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補腎中藥、食療補腎以及中醫中的拔罐、按摩、針灸補腎法。
目錄
中醫按摩補腎
1、商陽穴:調節消化功能,加快新陳代謝
商陽穴,是一個調理內息與腸胃的穴道。商陽穴位于大腸經脈上,經常掐一掐商陽穴,能旺盛大腸經的氣血,調節消化道功能,加快人體新陳代謝,有強壯身體的作用。專家指出,有便秘煩惱的女性朋友不妨按摩商陽穴,以緩解便秘癥狀。
位置:這個穴位在手上,抬起手,在食指靠拇指的那一側,在指甲角正后方2毫米的地方。
原理:手陽明大腸經起于食指末端,沿食指橈側經第1掌骨與第2掌骨間入兩筋間,沿小臂橈側上行至肘外側,經上臂后側橈側緣上肩,出肩峰前側上行交會于頭部,下入缺盆絡肺,過膈肌屬于大腸。由鎖骨上窩分出支脈1上行頸旁,過面頰入齒槽,轉回出挾口旁,交會于人中部,然后左脈向右、右脈向左上挾鼻孔兩旁接足陽明胃經。
2、承扶穴:強化陰道收縮力
中醫認為,承扶穴主導了人體的生殖器官的神經,從此處經過。如果經常按壓承扶穴,就能夠強化陰道的收縮力,增加對性的感受力。因此,我們要經常按摩刺激承膚穴這樣可治療性冷感哦。
位置:在臀部橫紋線的中央下方,位于左右臀下臀溝中心點,這里是性感帶為密集的地方,指壓時可以用力些。
原理:足太陽膀胱經起于內眼角,上行顴部,交會于頭頂。由頭頂分出支脈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脈)由頭頂入內絡于腦、出于項,入肩胛分為兩支下行,主脈1由肩胛內側夾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絡于腎、屬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脈2經夾脊旁過臀部入腘中。主脈2由肩胛內側過肩胛下行至髖關節,沿大腿后外側下行與支脈2會合于腘中,向下過腓腸肌出外踝后側,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側,下接足少陰腎經。
3、命門穴:延緩衰老、推遲更年期
按摩命門穴,可以延緩衰老、推遲更年期。另外,按摩命門穴也有催情的作用,能改善性冷感,平衡和回復性功能。
位置:位于腰部,后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約與肚臍在同一水平處。用手指按壓時,有強烈的壓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