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養血膏方
補氣養血膏方,本方主要用于調理氣血兩虛型的患者,是適用于冬季的調補膏方。
適應癥:神疲乏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夜寐不安,平時氣短,動輒更甚,食欲減退,大便干燥,心悸心慌,平素容易感冒,在婦女可見到月經愆期,經量減少,顏色淡紅,舌苔薄白,舌質淡紅,舌邊有明顯齒痕,脈象細軟無力。
配方:黃芪250克,黨參250克,白術250克,茯苓(辰砂拌)180克,蜜炙甘草100克,熟地黃250克,赤芍藥150克,油當歸150克,川芎80克,大棗200克,桂圓肉150克,制何首烏150克,白扁豆150克,懷山藥:150克,蓮子肉150克,薏苡仁200克,準小麥250克,枸杞子150克,女貞子200克,旱蓮草200克,桑椹子150克,黑料豆200克,核桃仁150克,酸棗仁150克,柏子仁150克,炙遠志50克,雞血藤200克,夜交藤200克,桔梗80克,陳皮90克,廣木香90克,佛手皮90克,合歡皮90克,牛膝150克,淫羊藿150克,谷麥芽各200克。
制備:將以上藥物用清水浸泡一晝夜,放快火上連煎三汁,然后過濾,去渣取汁,并用文火將藥汁慢慢煎熬濃縮。另準備阿膠150克,用25毫升黃酒浸泡燉烊,用冰糖或砂糖400克,蜂蜜400克,趁熱一同沖入藥汁之中收膏,待冷卻收藏后便可按時服用。
分析:本方的適應癥,屬于氣血兩虛,因此而擬定了具有補氣養血作用的方藥。綜觀其中藥物功效,可以分為幾個方面:一組為專門補益元氣的藥物,如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甘草、懷山藥、白扁豆、蓮子肉、薏苡仁等,這些藥物合在一起,具有較強的健脾益氣的作用;一組為養血的藥物,如熟地黃、赤芍藥、制何首烏、枸杞子、淮小麥、大棗、女貞子、旱蓮草、桑椹子、黑料豆、雞血藤、核桃仁、當歸、川芎等,這些藥物相互配伍,具有活血、養血、和血的作用;一組為對證治療的藥物,如夜寐不安的用酸棗仁、柏子仁、遠志、夜交藤、合歡皮等,以安神定志促進睡眠;大便干燥則用油當歸、柏子仁、酸棗仁、制何首烏、蜂蜜等含有油脂具有滋潤作用的藥物;食欲減退則用谷麥芽、扁豆等具有健脾開胃幫助運化的藥物;
另一組藥則在方中起到理氣作用,如陳皮、木香、佛手皮、合歡皮等,使膏方補而不膩,又用桔梗、牛膝兩味藥,可引導其他藥物上行下走,使藥力能遍布全身各個臟腑器官,充分發揮作用。更選用具有滋補陰血作用的阿膠收膏,目的也在于加強補血養血的作用。
一般來說,經過一個冬季的膏方調補,都會收到較好的效果。若有些病人服用后并無十分明顯的效果,天氣又轉熱不宜再服膏方,根據病情可以選用中成藥補中益氣丸、歸脾丸、六味地黃丸作進一步的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