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浴在我國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具有獨特的藥浴文化,中醫藥浴就是將水盛于器皿內,浸泡身體或是身體的某些部位,利用藥浴對身體的皮膚、經絡、穴位的刺激和藥物的透皮吸收來達到治療疾病,養生保健,強身健體的目的。中醫藥浴通過皮膚吸收來進入血液,比服藥見效快,而且方法舒適,并且沒有任何會造成身體不適的毒副作用,也不會增加身體內臟的負擔,所以被醫學界稱為“綠色療法”。
現如今,藥浴越來越流行,很多上班族或是勞累的人都會選擇通過藥浴來緩解疲勞,養身心,藥浴現在是中醫常用的外治法之一,根據患者的病情,選配適當的中藥材,然后加水煮沸,利用煮沸中藥材之后產生的蒸汽熏蒸,或者藥物煎湯,待稍許涼一些后再進行全身或是局部的洗浴來防治疾病。中醫藥浴的治療范圍很廣:內科、外科、兒科、五官科、皮膚科等科室,也有洗、沐、浴、浸、漬、澆等方法。但是中醫藥浴并不是隨便抓點藥草煎煮好之后蒸一蒸泡一泡就完事,中醫藥浴也是很有講究的。
一、需要遵循處方
中醫藥浴用藥和內服藥一樣,都需要遵循處方的原則,先判斷正確病情,再辯證好治療病情的處方,然后再根據方法選藥,據患者的體質、時間、地點、病情等因素,來選擇不同的藥方。
簡要和洗浴的具體方法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將藥物粉碎之后用紗布包好包嚴實(或者直接把所有的藥物一股腦都放進鍋內加水煎煮也可),再加入適量的清水,先在水里泡20分鐘,一定要全部浸入水里,然后再上火煮30分鐘,將所有藥液全部倒進盆子里,晾一會待溫度適合洗浴了即可下水沐浴。這種藥浴還有先熏后浴的洗法,也有邊擦邊沐浴的擦浴法。
二、藥浴的種類與功效
藥浴有兩種,包括全身藥浴和局部藥浴。
1.全身藥浴是借著浴水的溫熱之力和藥物的功效,使全身腠理疏通,毛竅開放,起到發汗退熱,祛風除濕,溫經散寒,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消腫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
2.局部藥浴是借助熱力和藥物的綜合作用,直接滲透局部的皮膚腠理,具有清熱解毒、消腫除濕、祛風殺蟲、止癢、活血行氣、軟化角質、去腐生肌的作用。
3.藥浴主要包括頭面浴、目浴、手足浴、坐浴等形式,這幾種沐浴方法利用藥物滲透皮膚、孔竅、腧穴等部位的吸收,進入經脈血絡,輸布全身而發揮藥物的藥理效應,也可以對病灶局部發揮治療作用和保健作用,局部沐浴的療效會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