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火有虛實之分
中醫認為,人體內有氣機運行,根據氣機的不同狀態,可分別歸屬為木、火、土、金、水五行。氣偏于動態而運行較快就對應于火,氣偏于靜止就對應于水。火又可分為實火和虛火,如果氣機在狹小的空間運動必然擁擠,這種情況是實火;如果氣機運行很快,但空間不狹小,就是虛火。實火要側重于疏散,散開以后氣機不再擁擠,火也就消散了;虛火則要側重于滋陰,陰氣充足以后可以涵養住陽氣,使陽氣不再亂竄,也就不表現為虛火了。
火可出現在心、肺、肝、胃、腎等臟腑,都可用中藥治療。具體選藥應考慮每一味的性味歸經。首先要選寒性或涼性的藥物。其次再選擇藥物的味。寒涼的藥有苦寒、辛涼、甘寒三種,實火一般用苦寒或辛涼類,因為這兩類藥能夠寒涼清熱的同時,又有疏散、開破的作用,把擁擠的氣機散開;虛火一般選甘寒的藥物滋陰。后還要考慮藥物的歸經,比如心火常用黃連、蓮子心、竹葉等;肺火常用黃芩、桑白皮,肝火常用龍膽草、川楝子。這都是為了是藥物的作用更有靶向性。
火毒就是火聚集后產生質變,對機體造成更大傷害,出現紅腫熱痛等癥狀,大都需苦味藥把結聚破開,如黃連、黃芩、大黃等都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此外,牛黃、雄黃也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效果 3種藥武功高
一些中藥清火作用明顯,只要明確病因,單獨使用時效果就較好。但這幾個清火高手拿手的領域有所區別。
黃芩會清肺火
黃芩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因為它質地中空,和肺臟輕虛的特性相似,所以擅長清肺火,表現為發熱咳痰、煩渴多飲、膚如火燎等。此時可取黃芩10~20克,煮10分鐘后放至適宜溫度后口服。此外,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等病癥也可服黃芩,因為它善治機體上部的火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