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望咽喉
咽喉是呼吸、進食的要道,與肺、胃有關。正常人咽喉色澤淡紅潤滑,暢通無阻。若咽喉潰爛,周圍紅腫,多為實熱證;扁桃體潰爛化膿為乳蛾,因肺胃熱盛所致。若咽喉潰爛處上覆白腐,形如白膜,稱為偽膜。偽膜堅韌而不易剝離的,多為白喉。
望前后陰
望前后陰為通過觀察病人前陰、后陰進行診斷的方法。前陰為男女生殖器及尿道的總稱,后陰即肛門。前陰和后陰位于人體下部,稱為下竅,與人體頭面上竅(五官)相對。上竅與下竅計有九個,稱為九竅。前陰與肝、膽、腎、膀胱以及太陽、少陰、厥陰、少陽、陽明等經有關,望前陰可診斷有關臟腑經絡病變,還可診斷陰腫、疝、陰縮、陰挺、陰瘡等局部病變。后陰與肺、脾、胃有關,其局部病變則有肛裂、痔瘺、脫肛等。
望皮膚
皮膚為一身之表,衛氣循行其間,內合于肺,具有排泄汗液、調節體溫、抵御外邪侵襲的作用。五臟六腑精氣通過經絡循行,將氣血津液輸布于皮膚,以維持其溫煦榮潤與正常功能。所以,觀察皮膚的色澤形態,可了解病邪性質與臟腑氣血盛衰狀況。
①望皮膚色澤
其原理、方法與望面色相同。一般來說,膚色潤澤則臟腑精氣尚盛,雖病亦易治;若膚色干枯晦暗而無光澤,則為臟腑精氣虛衰,病情較重。通過膚色能有效診斷的疾病有丹毒、黃疸等。皮膚變紅如染脂涂丹者為丹毒。若全身皮膚呈云片狀紅色,游行無定或浮腫疼痛,稱為赤游丹毒,因風熱外襲、心火偏旺或小兒胎毒所致。若發于局部則稱流火,下肢紅腫由濕熱火毒下注所致,頭面皮膚紅赤腫痛則為風熱毒邪上攻引起。若皮膚、面、目、爪甲發黃異常,為黃疸。其中,黃色鮮明如橘子色,屬陽黃,為濕熱內蘊所致;黃色晦暗如煙熏,為陰黃,由寒濕困脾引起;如皮膚黃中顯黑,色黑晦暗,稱為黑疸,因瘀血或腎虛所致。
②望皮膚形態
皮膚形態異常包括腫脹、斑疹、水皰等。頭面、胸腹、腰背、四肢浮腫,皮膚緊繃,按之凹陷,抬手不起,稱為腫,為水濕內停、外溢肌膚所致;若皮膚虛浮,按之凹陷,抬手即起,是氣行不暢的征象。斑是顯現于肌膚表面的片狀斑塊,摸不應手,分為陽斑與陰斑兩種。陽斑又稱發斑,斑大成片,色紅或紫,甚而紫黑,常伴發熱、煩躁、譫語、口渴、舌紅絳、脈數等,可見于外感溫熱病,熱入營血之證;陰斑大小不一,色淡紅或暗紫,隱而不顯,發無定處,出沒無常,患者神清、肢冷、泄瀉、舌淡、脈沉細,多因內傷氣血不足而致。疹從皮膚血絡發出,形似粟粒,紅色而高起,摸之應手,可見于麻疹、風疹等病,其特征以點狀丘疹為主。
一般來說,斑疹形色以分布均勻而稀疏、色紅潤為順證,病輕;若布點稠密或根部緊束、色深,則為逆證,病重。白?是高出皮膚的細小丘皰疹,內含水液,色澤晶瑩如粟狀,常見于暑濕、濕溫患者,為濕邪內郁、汗出不徹所致。水皰為高出皮膚、大小不一、內含水液的皰疹,有水痘、蛇串瘡、濕疹等的不同。此外,尚有癰、疽、癤、疔等皮膚形態色澤變化征象。